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𠈳󰒠󰊽𠊸󵺘󵺚󵺔󵺜𦜺󵺓󵺕𨐝󵺖󵺙󵺗辥󵺝󵺛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4103-001 𠊸 人-09-11
注  音 ㄅㄧˋㄆㄧˋ
漢語拼音 ⑴bì ⑵pì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辟」之異體。辟字小篆作手寫字,《說文解字.辟部》云:「法也。從卩從辛,節制其辠也;從口,用法者也。」《玉篇.人部》:「手寫字,古文辟字。手寫字,同上。」《四聲篇海.人部》:「手寫字,古文辟字。」是為證也。至於其形體演變脈絡或如《正字通.辛部》辟字下所云:「鍾鼎文作手寫字。」手寫字形復演變為手寫字。今考諸金文資料,並未見手寫字形,恐因古人箸錄不實,以訛傳訛,遂成手寫字形。然手寫字形既見文獻載錄,《異體字字典》當可收之。

異 體 字 A04103-007 󵺔 石-07-12
注  音 ㄅㄧ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辟」之異體。辟字根據《說文解字.辟部》,本從卩從辛從口。隸定後有作手寫字、辟者。今考草書資料,如《草書大字典.辛部》史游草書作手寫字,左旁即連筆作橫,故《龍龕手鑑.石部》所收之「手寫字」字注云:「舊藏作辟,音并亦切。」恐即因草書隸定,變形為石部。今據此,收手寫字為辟之異體字。取音ㄅㄧˋ

異 體 字 A04103-008 󰒢 人-07-09
注  音 ㈡⑴ㄅㄧˋㄆㄧˋ ㈠⑴ㄅㄟˋㄆㄧˋ
漢語拼音 ㈡⑴bì ⑵pì ㈠⑴bèi ⑵pì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辟」之異體。《玉篇.人部》云:「手寫字,古文辟字。」《四聲篇海.人部》云:「古文辟。」是手寫字為辟異體之證。今考《正字通.人部》「手寫字」字下注云:「《六書統》辟或作手寫字,篆作手寫字,從人從卩省,從一從火,從火使人易避難犯也。治人當有卩而一,故又從一在中。」或即其字構來源,然字形本當作「手寫字」。二字當皆收為辟之異體。又手寫字亦可作為「僻」之異體。《正字通.人部》「手寫字」字下亦注云:「舊註:古文僻字。」《字彙.人部》亦然。是文獻上,手寫字亦為僻之古文,收為異體可也。音ㄆㄧˋ

⇒「僻」之異體

異 體 字 A04103-009 󵺕 辛-07-14
注  音 ㄅㄧˋㄆㄧˋ
漢語拼音 ⑴bì ⑵pì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辟」之異體。辟,從卩從辛,節制其辠也,辛於隸書寫法往往多增一橫作「𨐌」,故「辟」可作「手寫字」。《隸辨.入聲.昔韻》中多見手寫字形,後來楷書左上「ㄕ」封口,遂成「手寫字」形,《敦煌俗字譜.辛部》多見載錄。收為異體可也。

異 體 字 A04103-025 󰒠 人-08-10
注  音 ㈡⑴ㄅㄧˋㄆㄧˋ ㈠⑴ㄅㄟˋㄆㄧˋ
漢語拼音 ㈡⑴bì ⑵pì ㈠⑴bèi ⑵pì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辟」之異體。辟字小篆作手寫字,《說文解字.辟部》云:「法也。從卩從辛,節制其辠也;從口,用法者也。」《集韻.入聲.昔韻》:「辟,古作手寫字。」《類篇.人部》、《四聲篇海.人部》亦同。考其字形演變脈絡,或如《正字通.辛部》辟字下所云,出自於鍾鼎文「手寫字」。證之今存金文,未見作「手寫字」形,恐古人箸錄失真,以訛傳訛所致。此字形見於敦煌寫卷《敦煌俗字譜.辛部》。文獻既有所載,《異體字字典》可收。

⇒「僻」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