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𧠝󵟰󵟮𧧂𧦜𧭉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3813-001 見-05-12
注  音 ㈡⑴ㄓㄣㄓㄣˇㄌㄨㄛˊ
漢語拼音 ㈡⑴zhēn ⑵zhěn ㈠luó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手寫字」為「診」之異體。《說文解字.言部》:「診,視也。從言㐱聲。」《四聲篇海.見部》:「手寫字支忍切,視也。」《康熙字典.見部》:「手寫字,《五音篇海》:『支忍切,音軫,視也。』按即診字之訛。」《重訂直音篇.見部》:「手寫字手寫字。音軫,視也。」按診視之診,《說文》從言㐱聲,段玉裁注云:「〈倉公傳〉『診脈』,視脈也。從言者,醫家先問後切也。」診脈既為視脈,醫家又謂望聞問切,故從言之診乃變而從見作手寫字。《玉篇.見部》手寫字訓視者是也。又凡㐱之形、隸楷多變作尓形,手寫字亦變作手寫字,此其演變之跡也。今定為診之異體。

⇒「覶」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813-002 𧠝 見-05-12
注  音 ㄓㄣㄓㄣˇ
漢語拼音 ⑴zhēn ⑵zhěn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手寫字」為「診」之異體。《說文解字.言部》:「診,視也。從言㐱聲。」段玉裁注云:「〈倉公傳〉『診脈』,視脈也。從言者,醫家先問而後切也。」《集韻.上聲.軫韻》:「診、手寫字,《說文》視也。或作手寫字。」《字彙.見部》:「手寫字,同診。」按視脈之診,醫家每謂望聞問切,故從言之診乃變而從見作手寫字。《集韻》以手寫字為診之異體,其說是也,今亦從之,定作診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813-003 𧧂 言-05-12
注  音 ㄓㄣㄓㄣˇ
漢語拼音 ⑴zhēn ⑵zhěn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手寫字」為「診」之異體。《玉篇.言部》:「診,除刃、之忍二切,視驗也。手寫字,俗。」《重訂直音篇.言部》:「手寫字,音軫,視驗,又候脉,手寫字,同上,診,亦同上。」按凡㐱之形,隸楷或變而作尓,或作尔,故診字之形,亦有作手寫字手寫字者,皆診之異體也。

異 體 字 A03813-004 𧦜 言-05-12
注  音 ㄓㄣㄓㄣˇ
漢語拼音 ⑴zhēn ⑵zhěn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手寫字」為「診」之異體。《說文解字.言部》:「診,視也。從言、㐱聲。」《偏類碑別字.言部》引〈唐張寶墓誌〉診作手寫字。《龍龕手鑑.言部》:「手寫字、通,診,正,之忍反,視也,候也,驗也。」《四聲篇海.言部》:「手寫字,音診,義同。」《正字通.言部》:「手寫字,俗診字。」按凡㐱之形,隸楷多變作尒形,故診之字形,亦變作手寫字。今定為診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813-005 𧭉 言-14-21
注  音 ㄓㄣㄓㄣˇ
漢語拼音 ⑴zhēn ⑵zhěn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手寫字」為「診」之異體。《字彙.言部》:「手寫字,同診。」《正字通.言部》:「手寫字,舊註同診。按診訛為手寫字,因尒從爾,訛為手寫字。人部伱訓汝,與爾同。尒爾無診音,與診夢、診脈之義不協,宜刪。」按《正字通》說明診變作手寫字之故已詳,惟說宜刪則不必,蓋異體字往往為一筆一畫之變,或偏旁之訛,累積而成,今仍定作診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813-006 󵟮 言-05-12
注  音 ㄓㄣㄓㄣˇ
漢語拼音 ⑴zhēn ⑵zhěn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手寫字」為「診」之異體。《說文解字.言部》:「診,視也,從言㐱聲。」《重訂直音篇.言部》:「手寫字,音軫,視驗,又候脉。手寫字,同上,。診,亦同上。」按手寫字字之形,雖僅見於《重訂直音篇》,然㐱形變尔,乃隸變楷變之常例,則診字之形,變而作手寫字,亦合於隸變楷變之例,故定為診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