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𧚱󵙊󵙌󵘹󵙁𧛙𧜯󵙋󵘸󵘾󵘽󵙉󵙇𧝾󵙈󵘷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3745-001 𧚱 衣-08-14
注  音 ㄅㄠ
漢語拼音 bāo
研 訂 者 竺家寧
內  容

手寫字」為「褒」之異體。《說文解字.衣部》:「手寫字,衣博裾。從衣手寫字省聲。手寫字古文手寫字。博毛切。」《康熙字典.衣部》:「手寫字,《韻會》:襃本字。《說文》:襃本作手寫字,從衣手寫字聲。」《中文大辭典.衣部》;「手寫字,襃之本字。」按「手寫字」字實由小篆直接楷化而成,故定為「褒」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745-002 衣-09-15
注  音 ㄅㄠ
漢語拼音 bāo
研 訂 者 竺家寧
內  容

手寫字」為「褒」之異體。《說文解字.衣部》:「手寫字,衣博裾。從衣手寫字省聲。手寫字古文手寫字。博毛切。」《字彙.衣部》:「手寫字,與褒同。」《正字通.衣部》:「手寫字手寫字字之訛。今沿隸作褒。移爪置手寫字左旁作手寫字,訛作手寫字。」《正字通》的分析很清楚,「手寫字」實由小篆變易訛寫而成之體。故定為「褒」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745-003 𧛙 衣-09-15
注  音 ㄅㄠ
漢語拼音 bāo
研 訂 者 竺家寧
內  容

手寫字」為「褒」之異體。《說文解字.衣部》:「手寫字,衣博裾。從衣手寫字省聲。手寫字古文手寫字。博毛切。」《字彙.衣部》:「手寫字,即襃字。」《正字通.衣部》:「手寫字,襃本字。」按「手寫字」字實由小篆直接楷化而成。故定為「褒」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745-004 衣-11-17
注  音 ㄅㄠ
漢語拼音 bāo
研 訂 者 竺家寧
內  容

「襃」為「褒」之異體。《說文解字.衣部》:「手寫字,衣博裾。從衣手寫字省聲。手寫字古文手寫字。博毛切。」《五經文字.衣部》:「襃,補牢反,或作褒。」《廣韻.平聲.豪韻》:「襃,《說文》作手寫字。」按「襃」字乃因小篆字形過長,乃移其中之「爪」至左側,而寫成「襃」。故定「襃」為「褒」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745-005 衣-07-13
注  音 ㄅㄠㄆㄡˊ
漢語拼音 bāo #póu
研 訂 者 竺家寧
內  容

「裒」為「褒」之異體。《說文解字.衣部》:「手寫字,衣博裾。從衣手寫字省聲。手寫字古文手寫字。博毛切。」《集韻.平聲.豪韻》;「襃、褒、裒,博毛切。或作褒、裒。」《類篇.衣部》同。《佛教難字字典.衣部》「襃」字之異體列有「裒」。按「裒」乃由「襃」簡化訛變而成之俗體。故定為「褒」之異體。



#「裒」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3745-006 󵘶 衣-07-13
注  音 ㄅㄠ
漢語拼音 bāo
研 訂 者 竺家寧
內  容

手寫字」為「褒」之異體。《說文解字.衣部》:「手寫字,衣博裾。從衣手寫字省聲。手寫字古文手寫字。博毛切。」《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豪韻》「襃」字〈唐段襃公神道碑〉作「手寫字」。《偏類碑別字.衣部》「襃」字〈魏長孫士亮妻宋氏墓誌〉作「手寫字」。《偏類碑別字.十五畫》「褒」字〈漢孔宙碑〉作「手寫字」。《干祿字書.平聲》:「褒、手寫字,並正,多用下字。」可知把「褒」寫作「手寫字」,在古代十分盛行。與「襃」之不同在從「子」與從「呆」,實際二者皆幼兒之象形。形出同源,故定「手寫字」為「褒」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745-007 門-08-16
注  音 ㄅㄠ
漢語拼音 bāo
研 訂 者 竺家寧
內  容

手寫字」為「褒」之異體。《說文解字.衣部》:「手寫字,衣博裾。從衣手寫字省聲。手寫字古文手寫字。博毛切。」《龍龕手鑑.門部》:「手寫字,搏毛反,正作褒。」《四聲篇海.門部》同。《康熙字典.門部》:「《字彙補》:博毛切,音包,褒讚也。」可知「褒」之古俗體可作「手寫字」,其字形取義不明。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