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𧙌𧙘𧝘𧞯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3721-001 𧙘 衣-05-11
注  音 ㄆㄠˊ
漢語拼音 páo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袍」之異體。「袍」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衣部》作「手寫字」,段注本作「手寫字」,俱云:「襺也,從衣包聲。」隸定作「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見《漢簡文字類編.衣部》),今則通行作「袍」。「手寫字」字始見《中文大辭典.衣部》,云:「與『袍』同。《集韻》:『袍,亦書作手寫字。』《異體字手冊.十畫》從之云:「或體。」然今本《集韻.平聲.豪韻》「袍」下則曰:「亦書作『袌』。」與《中文大辭典》所引不同,豈刻本有別邪?不然,當是誤書訛字也。雖是訛寫,然其形構,當亦是從衣包聲,所異者乃是將「衣」移於「包」下,與左形右聲之「袍」形別而實同。蓋漢字結構,其部件或可易位而無別,如《說文解字.目部》:「手寫字」之或體作「手寫字」,木部「李」之古文作「杍」,心部「怛」之或體作「手寫字」,是其例也,然則「手寫字」之與「袍」,亦其屬,是為異體可信,故異體字字典可收。

異 體 字 A03721-002 𧞯 衣-16-22
注  音 ㄆㄠˊˇ
漢語拼音 ㈠páo ㈡ǎo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袍」之異體。「袍」者,襺也,從衣包聲。」「手寫字」字始見《集韻.去聲.號韻》,於「袍手寫字手寫字」下注曰:「衣前襟,一曰褱也。或從裒、從麃,亦書作袌。」據此,則「手寫字」者乃懷抱義,而非「衣」也,故《四聲篇海.衣部》「手寫字」下曰:「與裒義同。」按之《說文解字.衣部》,又有一「袌」字,「褱也,從衣包聲」,即「懷抱」之本字,形構恰與「襺也」之「袍」同,此《集韻》所以混而《篇海》所以正之者也。又《說文解字.衣部》「表」之古文從手寫字作「手寫字」,形構又與「手寫字」同,故《正字通.衣部》「袍」下評曰:「《集韻》作『手寫字』,與古文表作『手寫字』混,並非。」說是也。「手寫字」既為「表」之古文,音讀為「陂矯切」,與「襺也」之袍(薄褒切)、「褱也」之袌(薄保切)音同,故例可通借。

由上淺論可知:「手寫字」之為「袍」之異體,乃《集韻》因用字假借相混而誤者也。用字假借雖不得視為異體,然字書收錄有據,是以《異體字字典》姑收之。

⇒「襖」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721-003 𧙌 衣-05-11
注  音 ㄆㄠˊㄆㄠˊ
漢語拼音 páo #páo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袍」之異體。「袍」,襺也,從衣包聲。「手寫字」字始見《龍龕手鑑.衣部》,為「袍」之俗體,「薄毛反,長襦也」,而後《四聲篇海.衣部》、《字彙補.衣部》等均從之。

此字形構與「袍」同,從衣包聲,所異者乃移「衣」於「包」上耳。蓋漢字形構,其部件或上下左右移易而義無別,若《說文解字.目部》:「手寫字」之或體作「手寫字」、木部「李」之古文作「杍」,心部「怛」之或體作「手寫字」,是其證,「手寫字」字亦其例也。故「手寫字」為「袍」之異體,率無可疑,可收。

#「手寫字」另兼正字。



#「𧙌」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3721-004 𧝘 衣-12-18
注  音 ㄅㄠˋㄅㄠˋ
漢語拼音 bào #bào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袍」之異體。「袍」,襺也,從衣包聲。「手寫字」字始見於《類篇.衣部》,云:「薄報切。衣前襟,一曰褱也。」《四聲篇海.衣部》從之,而《康熙字典.衣部》、《中文大辭典.衣部》亦收錄此字,皆曰:「《集韻》:『薄報切。』音暴。」然今本《集韻.去聲.號韻》則作「手寫字」,從「示」非從「衣」,當是形近而誤也。

襺者,《說文解字.衣部》:「袍衣也。以絮曰襺,以縕曰袍。」為衣之一種。「手寫字」依《集韻.去聲.號韻》、《類篇.衣部》,義為「衣前襟」,引伸之,與「襺」可通,然其音讀為薄報切,音暴」,義又可作「褱也」解,是為「懷抱」也,故《集韻.去聲.號韻》於「手寫字」下曰:「亦書作『袌』。」「袌」,《說文解字.衣部》:「褱也。」即今「懷抱」之本字。據此,則《集韻》、《類篇》乃誤以假借字為異體字矣,「褱也」,為其本義,「衣前襟」為其假借義。假借用字雖不得視同異體,然字書既已收錄,故異體字字典姑收之。

#「手寫字」另兼正字。



#「𧝘」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3721-005 衣-05-11
注  音 ㄆㄠˊㄅㄠˋ
漢語拼音 páo #bào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袌」為「袍」之異體。「袍」之篆文,大徐本《說文》作「手寫字」,段注本作「手寫字」,「襺也,從衣包聲」。「袌」字亦見《說文解字.衣部》:「手寫字,褱也。從衣包聲。」即「懷抱」之本字,今通作「抱」,「抱」行而「袌」廢矣。以「袌」為「袍」之異體,始見《廣韻.平聲.豪韻》,曰:「『袍』,長襦也。薄褒切。『袌』,上同。」《四聲篇海.衣部》亦云:「袌,音『袍』,義同。」

以「袌」為「袍」,是誤以假借字為異體也,然字書已錄之,故異體字字典姑收之。

#「袌」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3721-006 󵗇 示-05-10
注  音 ㄆㄠˊ
漢語拼音 páo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袍」之異體。「袍」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衣部》作「手寫字」,段注本作「手寫字」,從衣包聲明甚,故隸定作「手寫字」、「手寫字」(見《漢簡文字類編》),今則通作「袍」。

手寫字」字始見《宋元以來俗字譜.衣部》之〈太平樂府〉、〈東牕記〉。此字其旁從「礻」(即「示」),與「衤」(即「衣」)形近,當是形近而誤也;右旁之「手寫字」,則是「包」之筆勢改易者。故以「手寫字」為「袍」,當是因形誤而筆勢改易者也,於字書有據,故可收。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