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脃A03325-005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3325-004 󴰨 肉-05-09
注  音 ㄘㄨㄟˋㄅㄠ
漢語拼音 ㈡cuì ㈠bāo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脆」之異體。「脆」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肉部》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從絕省。」段注本《說文解字.肉部》則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絕省聲。」按:「脆」,此芮切,清母,段氏古音之十五部;「絕」,情雪切,從母,亦為段氏古音之十五部;又「清」、「從」俱為齒音,聲可通轉。據此,則「脆」、「絕」古音同也,故其形構解釋當以段注本為是。「脆」既從「絕」得聲,而「絕」乃從刀糸、手寫字聲,則篆文「脆」當以大徐本之形近是,隸定當作「脃」,其後則形變而訛作「脆」,為今之通行者。

手寫字」字僅見《佛教難字字典.肉部》,為「脃」之異體,當是因形近而訛作者也,故周伯琦《六書正譌.去聲.霽韻》「毳」字下注曰:「『毳』、『脃』古只一字,然『脃』從肉從絕省聲,俗作『手寫字』,從『手寫字』,非。」此字雖為訛字,然「色」,「手寫字」形近,書寫時多有互易者,亦為俗字產生之一途,視為「脃」(脆)之俗字可也,故可收。

⇒「胞」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325-005 A03325-005 肉-08-12
注  音 ㄘㄨㄟˋ #⑴ㄙㄨㄟˋㄘㄨㄟˋ
漢語拼音 cuì #⑴suì ⑵cuì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脆」之異體。「脆」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肉部》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從絕省。」段注本《說文解字.肉部》則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絕省聲。」依部件,音聲之關係究之,此字篆文之形主大徐本,形構之恉則采段注本,隸定作「脃」,其後形變訛作「脆」,為今之通行者。

手寫字」字始出《集韻》,凡四見:《集韻.去聲.至韻》:「『手寫字』,顏面澤也;一曰腦也。」雖遂切。《集韻.去聲.祭韻》:「『手寫字手寫字』,此芮切,《說文》:『小耎易斷也。』或從毳、從卒。」《集韻.入聲.沒韻》:「『脃手寫字』,耎易破也。或作『手寫字』。」《集韻.入聲.薛韻》:「『膬脃手寫字』,促絕切,《說文》:『耎易破也。』或作『脃』、『手寫字』。」《類篇.肉部》並同。按:「脃」從絕得聲,「絕」,情雪切,從母,段氏古音之十五部;「手寫字」從卒得聲,「卒」,臧沒切,精母,亦段氏古音之十五部;又「精」、「從」俱為齒音,聲可通轉,是二字古音同也,以之為聲符,容可互用,則「手寫字」為「脆」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手寫字」,今標準字體作「脺」。

#「」另兼正字。



#「脺」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3325-006 脃 肉-06-10
注  音 ㄘㄨㄟˋ
漢語拼音 cuì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脆」之異體。「脆」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肉部》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從絕省。」段注本《說文解字.肉部》則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絕省聲。」按:「脆」,此芮切,清母,段氏古音之十五部;「絕」,情雪切,從母,亦為段氏古音之十五部;又「清」、「從」俱為齒音,聲可通轉。據此,則「脆」、「絕」古音同也,故其形構解釋當以段注本為是。「脆」既從「絕」得聲,而「絕」乃從刀糸、手寫字聲,則篆文「脆」當以大徐本之形近是,隸定當作「脃」。

手寫字」字始見《干祿字書.去聲》,《龍龕手鏡.肉部》、《類篇.肉部》亦收之。依篆文,此字右上從「刀」,與「色」之從「人」本殊,然「刀」、「人」之篆文「手寫字」、「手寫字」形近,後世傳鈔筆勢相混不別而改作「手寫字」,復又形變作「脆」,為今之通行者,故《干祿字書.去聲》於「脆手寫字」下注曰:「上通下正。」說是。今既以訛變而通行之「脆」為正字,則「手寫字」為其異體,故可收。

異 體 字 A03325-007 肉-06-10
注  音 ㄘㄨㄟˋ
漢語拼音 cuì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脃」為「脆」之異體。「脆」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肉部》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從絕省。」段注本則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絕省聲。」按:「脆」,此芮切,清母,段氏古音之十五部;「絕」,情雪切,從母,亦為段氏古音之十五部;又「清」、「從」俱為齒音,聲可通轉。據此,則「脆」、「絕」古音同也,故其形構解釋當以段注本為是。「脆」既從「絕」得聲,而「絕」乃從刀糸、手寫字聲,則篆文「脆」當以大徐本之形近是,隸定當作「脃」。

「脃」字始見《玉篇.肉部》,而《廣韻.去聲.祭韻》、《集韻.入聲.沒韻》並同。今既以訛變而通行之「脆」為正字,則「脃」為其異體矣,故可收。

異 體 字 A03325-008 肉-12-16
注  音 ㄘㄨㄟˋㄘㄨㄟˋ
漢語拼音 cuì #cuì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膬」為「脆」之異體。「脆」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肉部》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從絕省。」段注本《說文解字.肉部》則作「手寫字」,云:「小耎易斷也。從肉絕省聲。」按:「脆」,此芮切,清母,段氏古音之十五部;「絕」,情雪切,從母,亦為段氏古音之十五部;又「清」、「從」俱為齒音,聲可通轉。據此,則「脆」、「絕」古音同也,故其形構解釋當以段注本為是。「脆」既從「絕」得聲,而「絕」乃從刀糸、手寫字聲,則篆文「脆」當以大徐本之形近是,隸定當作「脃」,其後形變而訛作「脆」,為今之通行者。

「膬」字並見段注本《說文解字.肉部》,曰:「耎易破也。從肉毳聲。」七絕切,清母,段氏古音之十五部。「小耎易斷」與「耎易破」義近,渾言不別也,是「脃」、「膬」二字音義同也,《龍龕手鑑.肉部》以「膬」為「脆」之古文,未審所據,而《玉篇.肉部》、《廣韻.去聲.祭韻》並以為「同脃」,說是,故段氏於「膬」字下注曰:「『脃』、『膬』蓋本一字。」信然,故可收。

#「」另兼正字。



#「膬」另兼正字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