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𠒌𡸓𡹽󴤯󴤫𦍎󴤩󴤮󴤪󴤭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3216-001 𠒌 儿-07-09
注  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羌」之異體。手寫字,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作手寫字,云:「從羊儿,羊亦聲。」「手寫字」乃篆體隸定之形。《正字通.儿部》云:「手寫字,羌本字。」即可為證。文獻既然有據,收為異體可也。其衍訛之形,或有作「手寫字」、「手寫字」等形,皆由「手寫字」而變也。

異 體 字 A03216-002 𡸓 山-08-11
注  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羌」之異體。羌,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篆形作手寫字,云:「從羊儿,羊亦聲。」重文作「手寫字」,云:「古文羌如此。」「手寫字」即古文之隸定也。《廣韻.平聲.陽韻》「羌」下云:「手寫字,古文。」《正字通.山部》云:「手寫字,古文手寫字。」即可為證。其中豎筆當貫下,亦有衍訛作「手寫字」者,即從此形衍變。

異 體 字 A03216-003 𡹽 山-09-12
注  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羌」之異體。羌,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云:「從羊儿,羊亦聲。」重文作「手寫字」,云:「古文羌如此。」依重文之形隸定當作「手寫字」,《廣韻.平聲.陽韻》作「手寫字」。然至《集韻.平聲.陽韻》收錄此形作「手寫字」,云:「古作手寫字。」顯是據「手寫字」而訛變。《集韻考正.卷三.平聲.陽韻》云:「手寫字手寫字。」正指《集韻》收形有誤。然後世如《康熙字典》、《中文大辭典》、《漢語大字典》等書並收此形,知已訛而成俗,故當收為「羌」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216-004 犬-08-11
注  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羌」之異體。羌,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云:「手寫字,西戎。羊種也。從羊儿,羊亦聲。南方蠻閩從虫,北方狄從犬,東方貉從豸,西方羌從羊,此六種也。」故知羌本指西戎之人。中國古代常視外族為蠻夷,稱呼之字唯「東夷」之「夷」從大,其餘則或從虫、從犬、從豸、從羊,視其非人,實有輕賤之義。羌既稱西戎,猶狄稱北方外族,故字或添益「犬」旁作「手寫字」。《廣韻.平聲.陽韻》「羌」字下云:「手寫字,上同,或從犬。」可以為證。文獻有據,收為「羌」之異體可也。

異 體 字 A03216-005 𦍎 羊-02-08
注  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羌」之異體。羌之小篆作手寫字,段注云:「從羊儿,羊亦聲。」後見隸定作「手寫字」者,如《龍龕手鑑.羊部》所收之字形,《四聲篇海》一書多據《龍龕手鑑》收字,其〈羊部〉即收「手寫字」形,與「手寫字」稍異,蓋將「手寫字」形之「羊」中豎下伸也。《字彙補.羊部》、《康熙字典.羊部》皆收錄此形。文獻既然有據,收為異體可也。

異 體 字 A03216-006 羊-04-10
注  音 ㄑㄧㄤㄧㄡˇ
漢語拼音 ㈠qiāng ㈡yǒu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羌」之異體。羌,《說文解字.羊部》作手寫字,段注本以為「從羊儿,羊亦聲」,故字本從儿,後代字書有益「ㄙ」作「手寫字」者,如:《干祿字書.平聲》:「手寫字羌:上通下正。」《字鑑.平聲.陽韻》:「羌,俗作手寫字。」《六書正譌》、《俗書刊誤》、《字學三正》、《正字通》等皆然。若推其字構,蓋如「鬼」字本有「ㄙ」,然俗寫省作「手寫字」,於是「魁」作「手寫字」、「魅」作「手寫字」,而「羌」字益「ㄙ」為「手寫字」恰與「鬼」之省形相反,文字演變,或省或繁,此是一例。文獻既然有據,收為異體可也。

⇒「羑」之異體

異 體 字 A03216-007 󴤩 羊-02-08
注  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羌」之異體。羌,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作「手寫字」,云:「從羊儿,羊亦聲。」然則,羌字本從儿,後代字書有變異從「几」,如《偏類碑別字.羊部.羌字》引〈唐楚州司馬桓歸秦墓誌〉即作「手寫字」形,蓋因從儿、從几形近易混所致,如「禿」可作「手寫字」亦是一例。文獻有據,收為異體可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