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切󰜼󰜻󹟣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0332-001 切 刀-03-05
注  音 ㈡⑴ㄑㄧㄝㄑㄧㄝˋㄍㄨㄥ
漢語拼音 ㈡⑴qiē ⑵qiè ㈠gōng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切」之異體。切之小篆作手寫字,《說文解字.刀部》云:「刌也。從刀七聲。」字構本作「七聲」,然俗寫多作「土」,如《干祿字書.入聲》即云:「切手寫字:上通下正。」以「手寫字」為正恐是訛刻,《玉篇.刀部》亦乎如此。今考《字鑑.入聲.屑韻》:「切,俗作手寫字。」《六書正譌.入聲.屑薛韻》:「切,俗作手寫字非。」《俗書刊誤.卷四.入聲.屑韻》:「切,從土非。」若據《字鑑》等書,則「手寫字」為異體,以「手寫字」旁混為「土」旁所致。

⇒「功」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332-003 󰜶 刀-02-04
注  音 ㈢⑴ㄑㄧㄝㄑㄧㄝˋ ㈠⑴ㄅㄛㄅㄠㄌㄜˋ
漢語拼音 ㈢⑴qiē ⑵qiè ㈠⑴bō ⑵bāo ㈡lè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切」之異體。切之小篆作手寫字,《說文解字.刀部》云:「刌也。從刀七聲。」左旁本作「七」字,正體作「切」,然俗寫異體有作「手寫字」者,將「七」省易成「十」,《漢隸字源.入聲.屑韻》引〈東海廟碑〉作「手寫字」,《金石文字辨異.入聲.屑韻》引〈唐李輔光墓志銘〉皆如此,另見敦煌寫卷,「手寫字」形遍滿,參《敦煌俗字譜.刀部》。據此,收「手寫字」為異體可也。

⇒「剝」之異體

⇒「㔹」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332-004 󰜷 刀-02-04
注  音 ㄑㄧㄝㄑㄧㄝˋ
漢語拼音 ⑴qiē ⑵qiè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切」之異體。切之小篆作手寫字,《說文解字.刀部》云:「刌也。從刀七聲。」左旁本作「七」字。隸定後字形即如「手寫字」,見《新加九經字樣.刀部》及《廣韻.入聲.屑韻》、《集韻.入聲.屑韻》等書之字頭。今教育部標準字體取「切」為正體,左旁第二筆作豎挑,所以「手寫字」形亦可視為異體收之。

異 體 字 A00332-005 󰟯 刀-03-05
注  音 ㈡⑴ㄑㄧㄝㄑㄧㄝˋ ㈠⑴ㄅㄛㄅㄠ
漢語拼音 ㈡⑴qiē ⑵qiè ㈠⑴bō ⑵bāo
研 訂 者 曾榮汾
內  容

手寫字」為「切」之異體。切之小篆作手寫字,《說文解字.刀部》云:「刌也。從刀七聲。」右旁作「刀」,左旁作「七」。然文獻上「切」形或作「手寫字」,左旁改「七」為「十」,如《敦煌俗字譜.刀部》所引敦煌寫卷,是六朝隋唐時流行之寫法。文獻上另見有將「刀」旁改易成「刃」之形,如《偏類碑別字.刀部》引〈魏杜文雅造象記〉,「刀」與「刃」形義相近,故易相混。「切」既有作「手寫字」者,自易混為「手寫字」形。收為「切」之異體可也。

◎「手寫字」或為「手寫字」。

⇒「剝」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