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A00295-007󰘞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0295-001 八-11-13
注  音 ㄐㄧ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兾」為「冀」之異體。冀,《說文解字.北部》:「手寫字,北方州也,從北異聲。」《新加九經字樣》則云隸省作「兾」,兾之形,見於《玉篇.北部》、《廣韻.去聲.至韻》、《集韻.去聲.至韻》、《類篇.北部》、《字彙.八部》及後世字辭典,當予存錄。

異 體 字 A00295-003 󰘚 八-15-17
注  音 ㄐㄧ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冀」之異體。冀,《說文解字.北部》篆體作「手寫字」,從北,異聲。然因「異」字之下,原非「共」字,故有將其中一筆分之為二者,歷代字韻書雖未據以另立異體,然此寫法乃十分常見,如《類篇.北部》、《正字通.八部》等,故予收錄。

異 體 字 A00295-004 󰘛 八-12-14
注  音 ㄐㄧ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冀」之異體。冀,《說文解字.北部》篆體作「手寫字」,從北異聲。從「北」之部分,隸或省作「八」,見於《玉篇.北部》、《廣韻.去聲.至韻》、《集韻.去聲.至韻》、《類篇.北部》等早期字書及韻書;而從「異」之部分,因「異」之下半並非「共」字,故歷來書寫,或將其中一筆分之為二,於是作「手寫字」,《正字通.八部》:「手寫字,俗冀字。」《字辨.體辨一》:「冀手寫字:上列者為正。」皆可為證。可知此寫法十分常見,故予收錄。

異 體 字 A00295-005 󰘜 八-12-14
注  音 ㄐㄧ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冀」之異體。冀,《說文解字.北部》篆體作「手寫字」,從北異聲。然《漢隸字源.去聲.至韻》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敘〉收有「手寫字」之形,《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亦收之,未注明出處,而《碑別字新編.十六畫》則指出其形見於〈魏曹真碑〉,後代書家寫此形者甚多,依《宋元以來俗字譜.十六畫》引〈通俗小說〉亦收錄之,既多所取用,應予存錄。

異 體 字 A00295-007 A00295-007 艸-11-14
注  音 ㄐㄧˋˋˋ
漢語拼音 ㈠jì ㈡yì #yì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冀」之異體。冀,《說文解字.北部》篆體作「手寫字」,從北異聲。然其俗寫或作「兾」,或作「手寫字」,而後又作「手寫字」,或作「手寫字」,或作「手寫字」矣。「手寫字」之形,見於〈唐王頊夫人陳氏墓誌銘〉,收入《偏類碑別字.八部》及《碑別字新編.十六畫》,亦收入《佛教難字字典.八部》,既見於俗寫,乃予收錄。

◎「手寫字」,今標準字體作「手寫字」。

#「䔬」另兼正字

⇒「𧃟」之異體

異 體 字 A00295-008 󰘞 艸-11-15
注  音 ㄐㄧ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冀」之異體。冀,《說文解字.北部》篆體作「手寫字」,從北異聲。然其俗寫或作「兾」,或作「手寫字」,而後又作「手寫字」或「手寫字」或「手寫字」。「手寫字」之形,見於〈唐韓節墓誌〉,收入《偏類碑別字.八部》,亦收入《佛教難字字典.八部》,既見於俗寫,乃予收錄。

異 體 字 A00295-022 󰘦 八-14-16
注  音 ㄐㄧ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冀」之異體。冀,《說文解字.北部》篆體作「手寫字」,從北異聲。然「北」字俗常訛作「手寫字」,「冀」字見於《字鑑.入聲.德韻》、《字彙.匕部》、《正字通.匕部》等。而「手寫字」之形,則見於《龍龕手鏡.雜部》及《玉篇.北部》、《四聲篇海.八部》等,既見諸文獻,乃予以收錄。

異 體 字 A00295-024 󰘨 八-12-14
注  音 ㄐㄧ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簡宗梧
內  容

手寫字」為「冀」之異體。冀,《說文解字.北部》篆體作「手寫字」,從北異聲,然《偏類碑別字.八部》及《碑別字新編.十六畫》,皆引〈唐王仲建墓誌〉作「手寫字」,《龍龕手鑑.雜部》、《經典文字辨證書.北部》、《佛教難字字典.八部》、《中華字海.八部》皆收錄之,故應予存錄。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