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2261-001 水-11-14
注  音 ㄅㄛˊ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渤」之異體。渤,《龍龕手鑑.水部》渤下云:「蒲沒反,渤澥,海名。」《集韻.入聲.沒韻》薄沒切下收「渤手寫字」,注云:「渤澥,海名,或從㪍。」《類篇.水部》同。《正字通.水部》「手寫字」下云:「俗渤字。」《康熙字典.水部》亦引《集韻》之說,以為「手寫字」與「渤」同。按:俗字之演變,形符從「力」者多作「攵」,如「勃」作「㪍」。故「手寫字」當為「渤」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2261-002 󳍕 水-09-12
注  音 ㄅㄛˊ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渤」之異體。渤,《龍龕手鑑.水部》渤下云:「蒲沒反,渤澥,海名。」《偏類碑別字.水部》引〈偽周白水令孔元墓誌〉渤作「手寫字」,此形亦收於《佛教難字字典.水部》。按:「手寫字」當為「渤」形之訛。「手寫字」可收為「渤」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2261-003 邑-07-10
注  音 ㄅㄛˊㄅㄛˊ
漢語拼音 bó #bó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郣」為「渤」之異體。渤,《龍龕手鑑.水部》渤下云:「蒲沒反,渤澥,海名。」《偏類碑別字.水部》引〈齊襄城郡王高淯墓誌》渤作「郣」。《佛教難字字典.水部》亦收「郣」,以為同「渤」字。按:《說文解字.邑部》收「郣」字,下云:「郣海地,從邑、孛聲。一曰地之起者曰郣。」《說文》注曰:「今俗作渤,非是。」今既定「渤」為正字,故「郣」當視為「渤」之異體字。



#「郣」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2261-004 󳍖 水-10-13
注  音 ㄅㄛˊ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渤」之異體。渤,《龍龕手鑑.水部》渤下云:「蒲沒反,渤澥,海名。」《隸辨.入聲.沒韻》引〈孫叔敖碑陰〉渤作「手寫字」。《偏類碑別字.水部》引〈隋明雲騰墓誌〉渤作「手寫字」。《偏類碑別字.水部》引〈唐樊浮邱夫人李氏墓誌〉渤作「手寫字」。《六朝別字記新編.張奢碑》渤作「手寫字」。《中華字海.氵部》引〈隋高虬墓志〉渤作「手寫字」。按:「渤」所從之「勃」,小篆作「手寫字」(《說文解字.力部》),以上諸體「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之右形,當皆由小篆之形訛變而成,都可視為「渤」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2261-005 󳍗 水-09-12
注  音 ㄅㄛˊ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渤」之異體。渤,《龍龕手鑑.水部》渤下云:「蒲沒反,渤澥,海名。」《偏類碑別字.水部》引〈唐夫人封氏墓誌〉渤作「手寫字」。《佛教難字字典.水部》渤下又收「手寫字」「手寫字」諸體。《偏類碑別字.水部》引〈隋曹植碑〉渤作「手寫字」,以上諸字都為「渤」字之省訛或僅為形體部分部件之移位,都可視為「渤」之異體字。

異 體 字 A02261-006 󳍘 水-11-14
注  音 ㄅㄛˊ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金周生
內  容

手寫字」為「渤」之異體。渤,《龍龕手鑑.水部》渤下云:「蒲沒反,渤澥,海名。」《佛教難字字典.水部》渤下收「手寫字」形。按:「手寫字」為「渤」之異體字,依俗字常例,從「攵」者多或從「攴」,如「收」作「手寫字」,「敎」作「手寫字」。故「手寫字」「手寫字都為「渤」之異體字。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