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 A00253-001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rú |
研 訂 者 | 蔡信發 |
內 容 | 「」為「儒」之異體。「」字見於《中文大辭典.人部》,曰:「與『儒』同。《集韻》:『儒,或作。』《正字通》:『,俗儒字。』」然按之《集韻.平聲.虞韻》、《正字通.人部》,其字均作「」,與此略異。細審二字,其異者僅中間豎筆穿越與否,其為一字,當可斷定。文獻或以「」為「儒」之或體,或以為俗字,是為異體無疑,故可收。 |
異 體 字 | A00253-002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rú |
研 訂 者 | 蔡信發 |
內 容 | 「」為「儒」之異體。「儒」,柔也,從人需聲。「」字見於《集韻.平聲.虞韻》,以為「儒」之或體,《類篇.人部》從之;《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則以為「儒」之古文,《正字通.人部》則以為「儒」之俗字。「或體」、「古文」、「俗字」,名雖不同,證「」為「儒」之異體則一也,故可收。 |
異 體 字 | A00253-003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rú |
研 訂 者 | 蔡信發 |
內 容 | 「」為「儒」之異體。「儒」者從人需聲;需者上從雨,下從而,非是從二而也。「」者,始見《漢簡文字類編.人部》,而《偏類碑別字.人部》引〈魏張猛龍碑〉亦作始是,《干祿字書.平聲》「儒」下云:「上通下正。」可知唐以前「儒」字通行作「」也。以「」為「儒」之異體,文獻有徵,故可收。 |
異 體 字 | A00253-004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rú |
研 訂 者 | 蔡信發 |
內 容 | 「」為「儒」之異體。「儒」字從人需聲,與此字不類。「」字始見《龍龕手鑑.人部》,曰:「同儒,人朱反。」《四聲篇海.人部》則稍易其形作「」,曰:「人朱切,與儒義同。」依此知「」恐是唐宋之際通行之俗字,亦為「儒」之異體,故可收。 |
異 體 字 | A00253-006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rú #ruǎn |
研 訂 者 | 蔡信發 |
內 容 | 「偄」為「儒」之異體。「儒」,《說文解字.人部》:「柔也,從人需聲。」人朱切;「偄」,篆文作「」,《說文解字.人部》:「弱也,從人從耎。」奴亂切,是二字聲近而義微別也。「」,隸定作「偄」(見《漢隸字源.平聲.虞韻)引〈司隸校尉魯峻碑〉),《隸辨.平聲.虞韻》於「偄」字下注曰:「按:《說文》:『偄,弱也。』《類篇》云:『與愞同。』碑蓋以偄為儒,非即儒字也。」依此,知「儒」「偄」本是二字,以「偄」為「儒」之異體,乃聲近義可通故也,故可收。 #「偄」另兼正字。 |
異 體 字 | A00253-007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rú |
研 訂 者 | 蔡信發 |
內 容 | 「」為「儒」之異體。「儒」,柔也,從人需聲,非從「彳」也。「」字始見《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虞韻》,為〈唐兗公頌〉之碑文,注云:「即儒。」又《碑別字新編.十六畫》引〈魏元秀墓誌〉亦如是,則偏旁由「人」訛變為「彳」,於字書有據,故「」為「儒」之異體可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