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𢪑󲖖󲖓󲖐󲖒𢸮𢺌󲖑𢻬󲖔𨑑󻊣󲖕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1673-001 手-08-11
注  音 ㄈㄨˇㄈㄨˇ
漢語拼音 ㈠fǔ ㈡fǔ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撫」之異體。「撫」之篆文作「手寫字」,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安也。從手手寫字聲。一曰揗也。手寫字,古文撫從手寫字辵。」(大徐本「手寫字」作「無」、「揗」作「循」,「從手寫字辵」作「從辵亡」)隸變省作「撫」(《漢隸字源.上聲.麌韻.撫字》引〈周憬功勳銘〉及〈成陽令唐扶頌〉)。「手寫字」字見《隸辨.上聲.麌韻.手寫字字》引〈逢盛碑〉曰:「手寫字育孩嚶。」《字彙.手部》曰:「手寫字,古撫字。」按:「撫」從無聲,「手寫字」從府聲。無者,武夫切,微母;府者,方矩切,非母,是二字古雙聲也,則撫」之作「手寫字」,乃以雙聲字改易聲符者也,其為異體信然,故可收。

⇒「拊」之異體

異 體 字 A01673-002 𢸮 手-16-19
注  音 ㄈㄨˇ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撫」之異體。「撫」之篆文作「手寫字」,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安也。從手手寫字聲。一曰揗也。手寫字,古文撫從手寫字辵。」(大徐本「手寫字」作「無」、「揗」作「循」,「從手寫字辵」作「從辵亡」)隸變省作「撫」(《漢隸字源.上聲.麌韻.撫字》引〈周憬功勳銘〉及〈成陽令唐扶頌〉)。「手寫字」字見《正字通.手部》,曰:「同撫。」《康熙字典.手部》從之。按:篆文「手寫字」,隸定或作「手寫字」(《漢隸字源.上聲.麌韻.撫字》引〈國三老袁良碑〉)、「手寫字」(同上引〈泰山都尉孔宙碑〉),其後又省變作「手寫字」,形改雖大,然猶知其為同,斯為「撫」之異體是也,故可收。

異 體 字 A01673-003 𢻬 攴-03-07
注  音 ㄈㄨˇㄈㄨˇ
漢語拼音 fǔ #fǔ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撫」之異體。「撫」之篆文作「手寫字」,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安也。從手手寫字聲。一曰揗也。手寫字,古文撫從手寫字辵。」(大徐本「手寫字」作「無」、「揗」作「循」,「從手寫字辵」作「從辵亡」)隸變省作「撫」(《漢隸字源.上聲.麌韻.撫字》引〈周憬功勳銘〉及〈成陽令唐扶頌〉)。「手寫字」之篆文作「手寫字」,段注本《說文解字.攴部》:「撫也。從攴亡聲,讀與撫同。」楷定作「手寫字」(《玉篇.攴部》),《廣韻.上聲.麌韻》乃以「撫」、「手寫字」同字,《正字通.攴部》亦曰:「手寫字,古文撫。」按:求諸音義,《說文》云:「手寫字,讀與撫同。」是二字一也;求諸形構,「撫」從手無聲,「手寫字」從攴亡聲,夫從手與從攴義可通,故「扶」之古文作「手寫字」、「揚」之古文作「手寫字」、「播」之古文作「手寫字」(見《說文解字.手部》)是也。又無者,武夫切,亡者,武方切,「無」、「亡」雙聲也,則「撫」之作「手寫字」,乃以義近之字改易形符,以雙聲之字改易聲符也。形、音、義俱通,則「手寫字」為「撫」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𢻬」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1673-004 𨑑 辵-03-07
注  音 ㄈㄨˇㄈㄨˇ
漢語拼音 fǔ #fǔ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撫」之異體。「撫」之篆文作「手寫字」,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安也。從手手寫字聲。一曰揗也。手寫字,古文撫從手寫字辵。」(大徐本「手寫字」作「無」、「揗」作「循」,「從手寫字辵」作「從辵亡」)隸變省作「撫」(《漢隸字源.上聲.麌韻.撫字》引〈周憬功勳銘〉及〈成陽令唐扶頌〉)。「手寫字」字見《集韻.上聲.噳韻》,以為「撫」之或體,《康熙字典.手部》則以為「撫」之古文。按:「手寫字」當是《說文》古文「手寫字」之楷定者。「撫」從手無聲,「手寫字」從辵亡聲,蓋手辵同為人之四體,其義相近,故「遷」之古文從手作「手寫字」(《說文解字.辵部》),此手辵古通之例也。又無者,武夫切,亡者、武方切,是二字雙聲,則「撫」之於「手寫字」,形符、聲符俱可通,其為異體信然,故可收。



#「𨑑」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1673-016 󲖔 攴-03-07
注  音 ㄈㄨˇ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許錟輝
內  容

手寫字」為「撫」之異體。撫,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云:「安也,從手無聲,一曰揗也。」手寫字字見《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云:「手寫字,撫。」按「手寫字」為「撫」之異體,見《廣韻.上聲.麌韻》,而亡篆文作手寫字手寫字蓋由篆文楷化而來,故手寫字為撫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