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0004-001 弋-03-06
注  音 ㄙㄢ
漢語拼音 sān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弎」為「三」之異體。《說文解字.三部》說古文三從弋。《正字通.弋部》:「弎、古文三。貝丘長碑三作弎。」

異 體 字 A00004-001-1 厶-09-11
注  音 ㄙㄢ #⑴ㄕㄣㄘㄢㄘㄣㄙㄢ
漢語拼音 sān #⑴shēn ⑵cān ⑶cēn ⑷sān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參」為「三」之異體。《廣韻.平聲.談韻》:「三,數名。……蘇甘切。參,上同。又七南、所今二切,俗作叄。」《古文四聲韻.平聲.談韻》三字古文有手寫字,實即《說文》手寫字字之古文,手寫字為參之本字,則參亦三之異體。《字彙.一部》:「三,又倉含切,音參,與參同。」今據此定作三之異體。



#「參」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0004-001-2 厶-06-08
注  音 ㄙㄢ ㈠⑴ㄕㄣㄘㄢㄘㄣㄙㄢ
漢語拼音 ㈡sān ㈠⑴shēn ⑵cān ⑶cēn ⑷sān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叁」為「三」之異體。《彙音寶鑑.甘上上聲》:「叁,大寫三字。」《中文大辭典.厶部》:「叁,參之俗字。又借為三。《中華大字典》:『叁,俗參字,又借為三字。』」《漢語大字典.厶部》:「叁,三的大寫。」按「叁」字之形,出現甚晚,《彙音寶鑑》始謂「叁大寫三字。」考其字形演變之跡,亦有脈絡可尋,叁形蓋由參變,參簡化為参,如《經典文字辨證書.晶部》云:「手寫字正,亦作手寫字,同。參通,参俗。」然後將「手寫字」下之「彡」,變而為「三」,即成叁字。故今作三之異體。

⇒「參」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