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朝代 *廟號
避諱對象
*避諱字
備注
武宗
海山
 
一部元史,惟程鉅夫列傳言:「鉅夫名文海,避武宗廟諱,以字行。」餘無所見。
〔順宗〕
荅刺麻八刺(武宗父)
 
 
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延祐元年令:稱賀表章,元禁字樣太繁,今擬除全用御名廟諱不考外,顯然凶惡字樣,理宜迴避。至於休祥極化等字,不須迴避。 延祐三年又令:表章格式,除御名廟諱,必合迴避。
英宗
碩德八刺
 
 
泰定帝
也孫鐵木耳
 
 
明宗
和世/fulu/fu8/word/w62.png
 
 
文宗
圖帖睦爾
 
 
順帝
妥懽帖睦爾幼名完普
 
《元史.本紀》:至元元年四月禁犯御名。
太祖
朱元璋初名興宗
   字國瑞
瑞、元、璋、章(僅見於劉漢章易字)
明承元後,避諱之法亦甚疏。表章及一應文字,若有御名廟諱,合依古,二名不偏廢,嫌名不諱,若有二字相連者,必須迴避。書字之際,不必缺其筆畫。
〔德祖〕
朱百六
 
周廣業案:世德碑惟仁祖書先考五四公諱世珍,三祖但云某公,未嘗言諱,蓋當時祇就行第稱之,史家遂以為諱。
惠帝
朱允炆(太祖孫)
 
周廣業案:世德碑惟仁祖書先考五四公諱世珍,三祖但云某公,未嘗言諱,蓋當時祇就行第稱之,史家遂以為諱。
〔興宗〕
朱標(惠帝父)
 
周廣業案:世德碑惟仁祖書先考五四公諱世珍,三祖但云某公,未嘗言諱,蓋當時祇就行第稱之,史家遂以為諱。
成祖
初號太宗
朱棣(太祖子)
周廣業案:世德碑惟仁祖書先考五四公諱世珍,三祖但云某公,未嘗言諱,蓋當時祇就行第稱之,史家遂以為諱。
仁宗
朱高熾(成祖子)
 
《明史.諸王表》:「太祖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複,乃于東宮諸王世系各擬二十字。」《朝野彙編》曰:「太祖定燕王位下字識者曰:高瞻仰觀天也,厚載俯察地也,仰觀俯察甚大帝王之象,燕王聞之甚喜,且以己名應圖讖,靖難之圖實始於此。」周廣業案:此後帝名祇避下一字。
宣宗
朱瞻基(仁宗子)
 
宣德元年令:二字不偏諱,無以他字更易。
英宗
朱祁鎮(宣宗子)
 
代宗
朱祁鈺(宣宗子)
   鈺通用玉字
 
 
憲宗
朱見深(英宗子)初名見濬
 
科場定式令:「舉人文字凡遇御名廟諱下一字,俱應減少點畫」。
孝宗
朱祐/fulu/fu8/word/w63.png(憲宗子)
 
宏治七年定科場式令:御名廟諱及親王名諱仍依舊制,二名不偏諱,不必缺點畫,違者黜落。
武宗
朱厚照(孝宗子)
凡「照」字通用「炤」。
世宗
朱厚熜(憲宗孫)
   自號天河釣叟
 
〔睿宗〕
朱祐抁(世宗父)
 
萬曆而後,避諱之法稍密。
穆宗
朱載垕(世宗子)
 
 
神宗
朱翊鈞(穆宗子)
 
光宗
朱常洛(神宗子)
常、洛
天啟元年令:凡從點水加各字者,俱改為雒。各王府及文武官職有犯廟諱者,悉改之。周廣業案:凡常字皆改為嘗......或缺末筆。《日知錄》:「崇禎三年,奉旨頒行天下,避太祖成祖廟諱及孝武世穆神光熹七宗廟諱,正依唐人之式。」又言:「崇禎二年,兵部主客司主事賀烺,以避皇太子名,改名世壽。而光宗為太子,河南府洛陽縣及商州洛南縣,並未嘗改。」據此,則明諱之嚴,實起於天啟崇禎之世。
熹宗
朱由校(光宗子)
由、校
天啟元年令:凡以禾交字者,俱改為較,惟督學稱,較字未宜,應改為學政。各王府及文武職官有犯者悉改之。周廣業案:初制尚不諱由字,後乃改為繇。
思宗
朱由檢(光宗子)
《日知錄》:「崇正三年禮部奉旨頒行天下避太祖成祖及孝武世穆神光熹七宗廟諱,正依唐人之式,唯今上御名亦須迴避,蓋唐宋亦皆如此,然只避下一字,而上一字天子與親王所同則不諱」。
北宋
北宋 太祖
趙匡胤
匡、筐、洭、眶、恇、劻、眶、胤、靷、引、鈏、酳、廴、邼、/fulu/fu8/word/c2.png/fulu/fu8/word/c4.png/fulu/fu8/word/c3.png/fulu/fu8/word/c57.png/fulu/fu8/word/c58.png、軖、/fulu/fu8/word/c59.png/fulu/fu8/word/c7.png/fulu/fu8/word/c62.png/fulu/fu8/word/c5.png、洕、/fulu/fu8/word/c6.png/fulu/fu8/word/c9.png、濥、/fulu/fu8/word/c10.png、螾、戭、枃
宋人避諱之例最嚴。《容齋三筆.十一》云:「本朝尚文之習大盛,故禮官討論,每欲其多,廟諱有五十字者。舉場試卷,小涉疑似,士人輒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多見有祧廟正諱及舊諱並不許犯。
北宋 〔聖祖〕
趙玄朗(太祖始祖)
玄、懸、縣、盷、泫、訇、胘、眩、玹、伭、誸、蚿、妶、獧、朗、俍、崀、悢、誏、烺、悢、誏、烺、硠、狼、筤、閬、浪、閬、浪、琅、/fulu/fu8/word/c20.png/fulu/fu8/word/c14.png/fulu/fu8/word/c21.png/fulu/fu8/word/c63.png、犳、/fulu/fu8/word/c15.png、樃、/fulu/fu8/word/c17.png、朖、/fulu/fu8/word/c55.png/fulu/fu8/word/c64.png/fulu/fu8/word/c25.png/fulu/fu8/word/c26.png/fulu/fu8/word/c19.png、脼、/fulu/fu8/word/c23.png
詔令避聖祖名,同音者亦當迴避。
北宋 〔黃帝〕
趙軒轅(太祖遠祖)
 
令禁文字指斥援引黃帝名號,經史舊文則不避。從車從干以后字及從車從袁冠以帝字之類合行迴避,至於如軒冕、軒輊等不係指斥黃帝名不合迴避。
北宋 〔僖祖〕
趙脁(太祖高祖)
脁、眺、洮等從兆之字
 
北宋 〔順祖〕
趙珽(太祖曾祖)
珽、頲
 
北宋 〔翼祖〕
趙敬(太祖祖)
敬、鏡、竟、境
宋初尚不避鏡等字。多見缺筆避諱例。
北宋 〔宣祖〕
趙弘殷(太祖父)
弘、殷、宏
《字彙補》、《集韻》以「弘」為偏旁者皆改書他字。又「弘」亦見缺末筆者,「殷」則見有缺左下一筆者。
北宋 太宗
趙炅(太祖弟)初名匡
       又名光義
光、義、炅、熲、炯、耿、扃、憬、穎、皛、/fulu/fu8/word/c31.png、煛、/fulu/fu8/word/c29.png/fulu/fu8/word/c30.png/fulu/fu8/word/c28.png、昋、/fulu/fu8/word/c66.png/fulu/fu8/word/c67.png
二字相連並音同者並令迴避。
北宋 真宗
趙恒(太宗子)初名德昌
       改元休
       又改元侃
恒、峘、姮、佷、侃
令國中凡犯有真宗諱者悉易之寶元元年翰林侍讀學士李淑奏請毋得連用真宗舊名。「恒」字多見缺末筆者。
北宋 仁宗
趙禎(真宗子)初名受益
禎、楨、貞、偵、寊、媜、徵、湞、旌、癥、/fulu/fu8/word/c33.png/fulu/fu8/word/c68.png/fulu/fu8/word/c32.png、揁、/fulu/fu8/word/c34.png
廟諱本字及同音字並當避。從「貞」者亦多見缺末筆以避。
北宋 英宗
趙曙(仁宗從子)初名宗實
曙、署、抒、藷、署、尌、裋、樹、襡、澍、屬、屬、贖、豎、墅、紓、抒、豎、暏、/fulu/fu8/word/c69.png、濖、/fulu/fu8/word/c41.png/fulu/fu8/word/c45.png/fulu/fu8/word/c43.png/fulu/fu8/word/c44.png/fulu/fu8/word/c40.png/fulu/fu8/word/c70.png、侸、/fulu/fu8/word/c42.png/fulu/fu8/word/c39.png
廟諱本字及同音字並當避,故常恕、殊遇二切音均須避單名,避兩音者惟英徽二帝。
北宋 神宗
趙頊(英宗子)初名仲鍼
頊、勖、勗、朐、旭、珛、/fulu/fu8/word/c46.png/fulu/fu8/word/c47.png/fulu/fu8/word/c48.png 
廟諱本字及同音字並當避(《韻略》注呼玉切者皆當迴避),另有「畜、慉」二字為私輒迴避者。
北宋 哲宗
趙煦(神宗子)初名傭
煦、昫、朐、蚼、酗、姁、呴、欨、休、咻、/fulu/fu8/word/c49.png/fulu/fu8/word/c50.png/fulu/fu8/word/c51.png/fulu/fu8/word/c71.png
令曰:《韻略》注吁句、吁玉切者俱避。
北宋 徽宗
趙佶(神宗子)
  自稱主道君皇帝
佶、姞、郅、鮚、芞、趌、吉、咭、狤、/fulu/fu8/word/c53.png/fulu/fu8/word/c55.png/fulu/fu8/word/c52.png
與上諱音同或近者均避,其吉、極乞二切音均須避。 單名避兩音者惟英徽二帝。
北宋 欽宗
趙桓(徽宗子)初名亶
       又名烜
桓、梡、瓛、捖、完、貆、丸、院、峘、紈、垸、芄、雚、鸛、羦、豲、獂、荁、脘、皖、貆、狟、垣、洹、汍、蒝、莞、/fulu/fu8/word/w86.png/fulu/fu8/word/w65.png/fulu/fu8/word/w66.png、寏、/fulu/fu8/word/w68.png、縇、/fulu/fu8/word/w70.png/fulu/fu8/word/w71.png/fulu/fu8/word/w72.png、雈、萈、/fulu/fu8/word/w75.png、羦、/fulu/fu8/word/w77.png/fulu/fu8/word/w78.png、鵍、/fulu/fu8/word/w80.png/fulu/fu8/word/w81.png/fulu/fu8/word/w82.png/fulu/fu8/word/w83.png/fulu/fu8/word/w84.png/fulu/fu8/word/w85.png
與上諱音同或近者均避,舊諱二字皆合迴避。 《日知錄》云:宋板書「完」字多缺筆。
十國-吳
十國-吳 (十國吳)
武王
楊行密
行、荇、密、蜜
 
十國-吳  
楊怤(武王父)
怤、夫
 
十國-南唐
十國-南唐 (十國南唐)
烈祖
李誥本名昇
  字正倫
  初名知誥
  小字彭奴
 
 
十國-南唐 (十國南唐)
元宗
李景字伯玉
  初名景通
 
十國-南唐 (十國南唐)
後主
李煜初名從嘉
  字重光
 
 
十國-前蜀
十國-前蜀 (十國前蜀)
高祖
王建
 
 
十國-前蜀 (十國前蜀)
明皇帝
王衍
 
 
十國-後蜀
十國-後蜀 (十國後蜀)
高祖
孟知祥
知、詳
 
十國-後蜀  
孟察(高祖祖)
 
十國-後蜀  
孟道(高祖父)
 
十國-後蜀 (十國後蜀)
後主
孟昶初名仁贊
  字保元
 
 
十國-南漢
十國-南漢 (十國南漢)
高祖
劉龑初名巖
  又名陟
  又名龔
龔(既改名則不避)
 
十國-南漢 (十國南漢)
殤帝
劉玢初名洪度
  小字壽
 
 
十國-南漢 (十國南漢)
中宗
劉晟初名洪熙
  小字雋
 
 
十國-南漢 (十國南漢)
後主
劉鋹初名繼興
 
 
十國-楚
十國-楚 (十國楚)
武穆王
馬殷字霸圖
 
 
十國-楚  
馬元豐(武穆王父)
 
十國-楚 (十國楚)
衡陽王
馬希聲
 
 
十國-楚 (十國楚)
文昭王
馬希範
 
 
十國-楚 (十國楚)
廢王
馬希廣
 
 
十國-吳越
十國-吳越 (十國吳越)
武肅王
錢鏐字具美
  小字婆留
鏐、留、劉、榴、流、疁
 
十國-吳越  
錢沛(武肅王曾祖)
 
 
十國-吳越  
錢宙(武肅王祖)字遵古
 
 
十國-吳越  
錢寬(武肅王父)字宏道
 
 
十國-吳越 (十國吳越)
文穆王
錢元瓘(武肅王子)
   初名傳瓘
 
十國-吳越 (十國吳越)
忠獻王
錢宏佐(武肅王孫)字元佑
佐、左、宏
 
十國-吳越 (十國吳越)
忠讓王
(廢王)
錢宏倧小字萬金
   字隆道
 
 
十國-吳越 (十國吳越)
忠懿王
錢俶初名宏俶
  小字虎子
  改字文德
 
十國-閩
十國-閩  
王審知
 
五代-梁
五代-梁 (五代梁)
太祖
朱晃本名溫唐
  賜名全忠
全、忠
 
五代-梁  
朱茂琳(太祖曾祖)
茂、慕、戊、戍、成、誠
詔天下:「凡犯廟諱者各宜改換」開元二十六年書戊、戍字皆缺末筆,又城門郎改為門局郎。
五代-梁  
朱信(太祖祖)
 
五代-梁  
朱誠(太祖父)
成、誠、誠、城、承、丞
曲承改名為裕,又成、誠等字見有缺末筆者。
五代-梁 (五代梁)
末帝
朱瑱(太祖子)
  初名友貞
  又名鍠
康懷貞改名懷英。
五代-唐
五代-唐 (五代唐)
莊宗
李存勗(唐賜姓李)
   小字亞子
   亦曰亞次
 
 
五代-唐  
李執(莊宗曾祖)
 
 
五代-唐  
李國昌(莊宗祖)
   字德興
   本名赤心
季昌改名興,不避「赤」字。
五代-唐  
李克用(莊宗父)
   號飛虎子
   又號獨眼龍
   又號鴉兒
 
 
五代-唐 (五代唐)
明宗
李亶(莊宗宗屬)
  初名嗣源
  小字邈吉烈
  號李棋衝
亶、檀
本凡偏旁文字均須缺點畫,後僅須避正文。
五代-唐  
李聿(明宗高祖)
 
 
五代-唐  
李敖(明宗曾祖)
敖、遨
遨雲叟改鄭雲叟,張滶改名翱。
五代-唐  
李炎(明宗祖)
 
 
五代-唐  
李霓(明宗父)
 
有姓犯廟諱者以本望為姓。
五代-唐 (五代唐)
閔帝
(愍帝)
李從厚(明宗子)
   小字菩薩奴
 
 
五代-唐 (五代唐)
末帝
(廢帝)
李從珂(明帝養子,本姓王)
 
五代-晉
五代-晉 (五代晉)
高祖
石敬瑭
敬、竟、唐
與帝諱同音者改之。另有不避「瑭」字之說。
五代-晉  
石郴(高祖曾祖)
 
 
五代-晉  
石璟(高祖祖父)
 
 
五代-晉  
石紹雍(高祖父)
紹、雍
 
五代-晉 (五代晉)
少帝
石重貴(高祖兄子)
何重建改名何建。
五代-晉  
石敬儒(高祖兄)
 
 
五代-漢
五代-漢 (五代漢)
高祖
劉暠本名知遠
 
五代-漢  
劉湍(高祖高祖)
湍、遄、端、瑞
 
五代-漢  
劉昂(高祖曾祖)
昂、卬、仰、抑
 
五代-漢  
劉僎(高祖祖)
巽、譔、撰
 
五代-漢  
劉琠(高祖父)
 
 
五代-漢 (五代漢)
隱帝
劉承祐(高祖子)
   年名乾祐
 
舉國臣君並稱而不改避。
五代-周
五代-周 (五代周)
太祖
郭威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