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𠻰󶗑󶗟󶗞󶗖󶗚󶗗𡸠󶗓󶗔󶗕𨸏󶗒󶗜󶗝󶗛󶗘󶗙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4401-001 𠻰 口-11-14
注  音 ㄈㄨ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手寫字」為「阜」之異體。《說文解字.𨸏部》:「𨸏,大陸山無石者,象形。手寫字,古文。」《集韻.上聲.有韻》:「𨸏、峊、阜、手寫字。《說文》:『大陸山無石者,象形。』或作峊、阜,古作手寫字。」《集韻考正.上聲.有韻》:「𨸏手寫字。注《說文》:『大陸山無石者。』古作手寫字。按手寫字手寫字,據《說文》及《類篇》正,宋本作手寫字,亦非。」《康熙字典.阜部》:「阜,古文手寫字。」據《集韻考正》可知手寫字原自阜之古文手寫字訛變而來,故據以定作阜之異體。

異 體 字 A04401-002 山-06-09
注  音 ㄈㄨˋㄋㄧㄝˋㄈㄨˋ
漢語拼音 ㈠fù ㈡niè #fù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峊」為「阜」之異體。《偏類碑別字.阜部》引〈隋禮部侍郎陳叔明墓誌〉阜作峊。《集韻.上聲.有韻》:「𨸏、峊、阜、手寫字。《說文》:『大陸山無石者,象形。』或作峊、阜。古作手寫字。」《四聲篇海.山部》:「峊,房久切。陵。《釋名》曰:『土山曰峊,厚也,言高厚也。』《爾雅》曰:『山無石曰峊。』」《正字通.山部》:「峊,同阜。《楚辭》:『山峊兮硌硌。』《集韻》𨸏作峊。」今據《集韻》與《正字通》定作阜之異體。

#「」另兼正字。

⇒「𡴎」之異體



#「峊」另兼正字
異 體 字 A04401-003 𨸏 阜-00-08
注  音 ㄈㄨ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𨸏」為「阜」之異體。《說文解字.𨸏部》:「𨸏,大陸山無石者,象形。」《隸辨.卷六.偏旁》:「𨸏,《說文》作手寫字,大陸山無石者,象形。隸變如上,亦作手寫字,或作手寫字,訛從十,經典相承作阜。」《廣韻.上聲.有韻》:「阜,陵阜。《釋名》曰:『土山曰阜,阜,厚也。言高厚也。』《廣雅》曰:『無石曰阜。』𨸏,上同。」按𨸏為阜之本字,今既定阜為正字,故以𨸏為異體。

異 體 字 A04401-004 𡸠 山-08-11
注  音 ㄈㄨˋㄉㄨㄟ
漢語拼音 ㈠fù ㈡duī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手寫字」為「阜」之異體。《金石文字辨異.上聲.有韻》:「手寫字,〈唐大德寺造像碑〉:『右則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按阜為手寫字。」《正字通.阜部》:「阜,又手寫字部作手寫字。註云:阜同。今不必從,俗作手寫字、峊。」今據此定作阜之異體。

⇒「堆」之異體

異 體 字 A04401-005 󶗑 口-11-14
注  音 ㄈㄨˋ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 陳新雄
內  容

手寫字」為「阜」之異體。《說文解字.𨸏部》:「𨸏,大陸山無石者,象形。手寫字,古文。」《類篇.𨸏部》:「𨸏,大陸山無石者,象形。或作峊、阜。古作手寫字。」《字彙補.口部》:「手寫字,古阜字。見黃氏《韻會》。《韻會補》作手寫字。」今據《說文》及《類篇》定作阜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