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𣰐󵗰󵗯󵗲󵗳𧚍󵗱

研訂瀏覽

異 體 字 A03730-001 𣰐 毛-13-17
注  音 ㄑㄧㄡˊ
漢語拼音 qiú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裘」之異體。「裘」之篆文作「手寫字」,段注本《說文解字.衣部》:「皮衣也。從衣.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手寫字」字見《字彙補.毛部》,曰:「音義與裘同。」《康熙字典.毛部》、《中文大辭典.毛部》並同。按:甲文作「手寫字」(甲編一四三)、「手寫字」(粹五);金文作「手寫字」(君夫簋)、「手寫字」(舀鼎),並與《說文》古文同體,象獸皮未製手寫字之形,此獨體象形也。甲文或作「手寫字」(前七.六.三)、「手寫字」(後二.八.八),並從衣,象毛在外之形,此合體象形,段玉裁曰:「裘之制,毛在外。」是也。篆文「手寫字」,甲文、金文未見,此由古文手寫字緟益衣,以示皮衣之義,當是「求」為干請所專,因又加衣,以為皮衣之專字,形構已足,而「手寫字」字又加「毛」,是猶重形俗體也,其為「裘」之異體可從,故可收。

異 體 字 A03730-002 𧚍 衣-07-13
注  音 ㄑㄧㄡˊ
漢語拼音 qiú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裘」之異體。「裘」之篆文作「手寫字」,段注本《說文解字.衣部》:「皮衣也。從衣、象形。……手寫字,古文手寫字。」「手寫字」字見《廣韻.平聲.尤韻》,以為與「裘」同字,《四聲篇海.衣部》並同。按:「裘」之篆文作「手寫字」,求在衣中,今則楷變通作「裘」,求在衣上。夫漢字形構,若偏旁迻置而音義無改,仍為一字,如「手寫字」之作「臍」、「裏」之作「裡」、「手寫字」之作「奩」者是,而「手寫字」之「裘」,亦其例也。今既以改形之「裘」為正,則本形之「手寫字」為其異體是也,故可收。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