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䤋󹇘󹇖𩠲

說 明

正  字 B05766 首-08-17
說文釋形 「馘」《說文》不錄。
注  音 ㄍㄨㄛˊㄒㄩˋ
漢語拼音 ㈠guó ㈡xù
釋  義

ㄍㄨㄛˊ

1. 古代戰爭時割取敵人左耳以獻功。《說文解字.耳部》「聝」字:「聝,軍戰斷耳也。……馘,聝或从首。」《詩經.大雅.皇矣》:「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漢.毛亨.傳:「馘,獲也,不服者,殺而獻左耳曰馘。」《左傳.宣公二年》:「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唐.李世民〈令諸州剗削京觀詔〉:「鋒刃之下,恣情翦馘。」

2. 被割下之左耳。《廣韻.入聲.麥韻》:「馘,𢧵(截)耳。」《詩經.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左傳.僖公二十二年》:「鄭文夫人芊氏、姜氏勞楚子於柯澤,楚子使師縉示之俘馘。」《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獻俘授馘,飲至大賞。」

⇒「聝」之異體

ㄒㄩˋ

臉面。《集韻.入聲.錫韻》:「馘,面也。」《莊子.列禦寇》:「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