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4609 食-10-18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吳人謂祭曰󶮓(餽)。从食,从󶵒,󶵒亦聲。(俱位切,又音饋)
段注本:手寫字,吳人謂祭曰󶮓(餽)。从𠊊、󶵒,󶵒亦聲。(俱位切)

字樣說明 左半「手寫字」次筆改為頓點,第三筆作短橫,末筆亦作一點;右半作「鬼」:起筆為撇,下「儿」上接橫筆,「厶」置於豎曲鉤上,寫法參「鬼」字。
注  音 ㄎㄨㄟˋ
漢語拼音 kuì
釋  義

1. 古代對鬼神之祭祀稱為「餽」。《說文解字.食部》:「餽,吳人謂祭曰餽。」清.段玉裁.注:「祭鬼者,餽之本義,不同饋也。」

2. 贈送、輸送。通「饋」。如:「餽贈」。《孟子.公孫丑下》:「前日於齊,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漢.賈誼〈說積貯〉:「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餽之。」《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3. 姓。如春秋晉有餽閒倫。

⇒作「手寫字」形時,為「饋」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