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𠔌󵨚󰬲󵨝𡵾󵨛󵨜󵨞

說 明

正  字 A03902 谷-00-07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泉出通川為谷。从水半見,出於口。凡谷之屬皆从谷。(古祿切)
段注本:手寫字,泉出通川為谷。从水半見,出於口。凡谷之屬皆从谷。(古祿切)
字樣說明 山谷之谷,《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从水半見,出於口。楷書寫法:「口」上四筆,上二筆作撇、頓點,不相接;下二筆作撇、捺,相接。《說文解字》另有「手寫字」字,云:「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音ㄐㄩㄝˊ,楷書作「手寫字」(C13350),與此字不同。標準字體取形,此二字獨用時,有別,作為偏旁時,則從俗皆取「谷」形,如︰「俗」、「容」、「峪」、「浴」、「裕」、「綌」(B03379)等字;若為左偏旁,捺筆改頓,如︰「卻」(从卩手寫字聲)、「欲」等字。
注  音 ㄍㄨˇˋㄐㄩㄝˊ
漢語拼音 ㈠gǔ ㈡yù ㈢jué
釋  義

ㄍㄨˇ

1.山間水道或低地。如:「山谷」、「河谷」。《說文解字.谷部》:「谷,泉出通川為谷。」《墨子.節用中》:「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為舟楫。」《三國演義》第九○回:「孔明棄車步行。忽到一山,望見一谷,形如長蛇,皆危峭石壁,並無樹木。」

2.困窮。《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3.姓。如漢代有谷吉。見《萬姓統譜》。

4.二一四部首之一。

⇒「穀」之異體

ˋ

「吐谷渾」: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今中國青海北部、新疆東南部。其祖本遼東鮮卑種,西晉時酋帥長子吐谷渾率部分族人遷至隴西,即今青海省以西;後勢力漸大,唐太宗時,曾命李靖討伐,遂降唐,封其子為平西郡王;高宗時敗亡於吐番。信奉佛教,以遊牧為業;深受漢文化影響,政權組織多仿中原王朝官制。

ㄐㄩㄝˊ

⇒「𧮫」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