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B05884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髮也。从髟,兀聲。,或从元。(苦昆切) 段注本:,髮也。从髟,兀聲。,或从元。(苦昆切)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kūn |
釋 義 | 1. 剃髮。《說文解字.髟部》:「髡,𩮜髮也。」《楚辭.屈原.九章.涉江》:「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列傳.三韓》:「其人短小,髡頭,衣韋衣,有上無下。」 2. 古代剃去頭髮之刑罰。始於秦代,隋唐後漸廢。《集韻.入聲.沒韻》:「髡,去髮刑。」《周禮.秋官.掌戮》:「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積。」《隋書.卷二五.刑法志》:「流刑,謂論犯可死,原情可降,鞭笞各一百,髡之,投于邊裔,以為兵卒。」《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因直言觸忤劉璋,被璋髡鉗為徒隸,因此短髮。」 3. 剪去樹木枝葉,使之光禿。《齊民要術.卷五.種槐柳楸梓梧柞》:「十年之後,髡一樹,得一載,歲髡二百樹,五年一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