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𩚝𩚸𩚺󹅿󹆅󹆂󹆀󹆁󹆄󹆃

說 明

正  字 B05746 食-09-18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貪也。从食,殄省聲。《春秋傳》曰:「謂之饕飻。」(他結切)
段注本:未命名,貪也。从A04581B05906聲。《春秋傳》曰:「謂之饕手寫字。」(他結切)
注  音 ㄊㄧㄝˋ
漢語拼音 tiè
釋  義

1. 貪求。《說文解字.食部》:「飻,貪也。」《五經文字.食部》:「飻、餮,上《說文》,下隸變。」

2. 貪食。《玉篇.食部》:「飻,貪食也。餮,同上。」《廣韻.入聲.屑韻》:「餮,貪食。」

3. 「饕餮」:

⑴ 傳說中一種兇惡貪食之野獸,古代鐘鼎彝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呂氏春秋.先識覽.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細看那鏡小小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閃爍,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龍波浪之形。」

⑵ 比喻兇惡貪婪之人。《淮南子.兵略》:「貪昧饕餮之人,殘賊天下,萬人搔動,莫寧其所。」漢.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肅,饕餮風靡。」

⑶ 饕為貪財,餮為貪食。饕餮比喻貪吃之人。《幼學瓊林.卷三.飲食類》:「多食不厭謂之饕餮之徒。」《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晉.杜預.注:「貪財為饕,貪食為餮。」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