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𨁻𨂏󸲉󸲊𨅈󸲋

說 明

正  字 B04930 足-09-16
說文釋形 「蹀」《說文》不錄。
注  音 ㄉㄧㄝˊ
漢語拼音 dié
釋  義

1. 蹈、踏。《集韻.入聲.帖韻》:「蹀,蹈也。」《字彙.足部》:「蹀,踏也,……履也。」《淮南子.俶真》:「足蹀陽阿之舞,而手會綠水之趨。」《資治通鑑.卷一九一.唐紀七.高祖武德九年》:「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亦作「喋血」、「啑血」。

2. 「蹀躞」:

⑴ 小步行走的樣子。唐.溫庭筠〈錦鞋賦〉:「凌波微步瞥陳王,既蹀躞而容與。花塵香跡逢石氏,倐窈窕而呈姿。」亦作「疊燮」。

⑵ 往來頻繁的樣子。《樂府詩集.卷四七.清商曲辭四.吳聲歌曲四.嬌女詩》二首之二:「蹀躞越橋上,河水東西流。」

⑶ 繁多的樣子。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我則見繡屏開花枝蹀躞,綺窗閑花影重疊。」

⑷ 輕薄無行之言語。《聊齋志異.卷四.胡世相公》:「若個蹀躞語,不宜貴人出得!何便言狐子?恐吾家花姐不懽。」

⑸ 行不穩。《字彙.足部》:「蹀,蹀躞,行不穩也。」

⑹ 衣帶上之飾物。宋.陸游〈軍中雜歌〉詩八首之四:「名王金冠玉蹀躞,面縛纛下聲呱呱。」《遼史.卷一一五.二國外記列傳.西夏》:「金塗銀帶,佩蹀躞、解錐、短刀、弓矢。」亦作「䪓韘」、「䩞鞢」、「鞢𩎃」、「㻡𤫉」。

3. 「躞蹀」:

⑴ 小步行走的樣子。漢.卓文君〈白頭吟〉:「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或作「踕蹀」、「踥蹀」。

⑵ 馬行走的樣子。唐.白居易〈和朝回與王鍊師遊南山下〉詩:「躞蹀退朝騎,飄飄隨風裾。」

4. 「蹀蹀」:

⑴ 小步走路的樣子。漢.馬第伯〈封禪儀記〉:「五六步一休,蹀蹀據頓地,不避溼闇。」宋.范成大〈三月十五日華容湖尾看月出〉詩:「徘徊忽騰上,蹀蹀恐顛墜。」

⑵ 散亂的樣子。南朝宋.鮑照〈過銅山掘黃精〉詩:「蹀蹀寒葉離,潀潀秋水積。」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