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說 明

異 體 字 A00659-001 󰶁 口-10-13
內  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口部》。

研訂說明
注  音 ㄑㄧㄤㄑㄧㄤˋ
漢語拼音 ⑴qiāng ⑵qiàng
研 訂 者 蔡信發
內  容

手寫字」為「嗆」之異體。「嗆」字始出《集韻》,凡二見:平聲.陽韻:「嗆,鳥食也。一曰黑貌。」千羊切,此其一;平聲.庚韻:「嗆,啍愚怯。」鋤庚切,此其二。《類篇.口部》從之。「手寫字」字始見《龍龕手鑑.口部》,以為「愴」之俗體,《玉篇.口部》則曰:「七相切。鳥食。」依《龍龕手鑑》所載,「手寫字」或本是「愴」之異體,「愴」字見《說文解字.心部》,曰:「傷也。從心倉聲。」從心與從口或義近可通,如「哲」之重文作「悊」者是(見《說文解字.口部》)。及其後也,通行既久,「手寫字」字遂另成一字,此即《玉篇.口部》、《集韻.平聲.庚韻》、《類篇.口部》等字書所記者也。夫「嗆」之與「手寫字」,僅筆畫短長之別耳,其為一字當可認定。「手寫字」雖早出於「嗆」,然「愴」、「槍」、「滄」、「鎗」諸字右旁之「倉」均以密合之形為正者例之,是乃以晚出之「嗆」為正字,而以「手寫字」為異體,故可收。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