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B01506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幢也。从㫃,从毛,毛亦聲。(莫袍切)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máo ㈡mào |
釋 義 | ㈠
1. 古代竿頭飾有犛牛尾之旗幟。《說文解字.㫃部》:「旄,幢也。」《書經.牧誓》:「右秉白旄以麾。」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唐.李頻〈陝府上姚中丞〉詩:「關東領藩鎮,闕下授旌旄。」
2. 旄牛尾。《玉篇.㫃部》:「旄,旄牛尾也,舞者持。」《禮記.樂記》:「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國語.晉語四》:「羽旄齒革,則君地生焉。」三國吳.韋昭.注:「旄,旄牛尾。」
3. 指旄牛。《呂氏春秋.本味》:「旄象之約。」漢.高誘.注:「旄,旄牛也。」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𧴄旄貘犛。」
㈡
1. 毛長。《爾雅.釋獸》:「旄毛狗足。」晉.郭璞.注:「旄,毛㺜長。」
2. 年老。《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列傳》:「太史公曰:『(春申君)後制於李園,旄矣。』」
3. 老人。通「耄」。《禮記.射義》:「旄期稱道不亂。」《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4. 昏亂。通「耄」。《戰國策.楚策一》:「水漿無入口,瘨而殫悶,旄不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