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B01402 手-11-14
說文釋形 手寫字,習也。从手,貫聲。《春秋傳》曰:「摜瀆鬼神。」(古患切)
注  音 ㄍㄨㄢˋ
漢語拼音 guàn
釋  義

1. 習慣。《說文解字.手部》:「摜,習也。《春秋傳》曰:『摜瀆鬼神。』」清.段玉裁.注:「昭二十六年《左傳》文今本作『貫』,杜曰:『貫,習也。』」

2. 披戴、佩帶。《玉篇.手部》:「摜,帶也。」《抱朴子.外篇.博喻》:「摜甲纓冑,非廟堂之飾。」唐.元範〈議拜君親狀〉:「況衣忍鎧,摜祖甲。伏龍怖以袈裟,懾魔威於抖擻。」

3. 摔、扔。《水滸傳》第二六回:「把那婦人頭望西門慶臉上摜將來。」《西遊記》第三一回:「只見行者提著兩個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摜。」《七俠五義》第九回:「左右一聲喊,將三木往堂上一摜,把陳大戶嚇的膽裂魂飛。」

4. 跌、使跌。《通俗常言疏證.武備.摜交》引《清朝野史大觀》:「穆宗喜舞劍,尤喜摜交,摜交須身體靈活,年稍長,即不能,其精者,摜交至數十度。」《西遊記》第七二回:「他一個個都會些武藝,手腳又活,把長老扯住,順手牽羊,撲的摜倒在地。」

⇒「慣」之異體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