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B01395 |
---|---|
說文釋形 | 「摽」《說文》作「」。 大徐本:,擊也。从手,票聲。一曰挈門壯也。(符少切) 段注本:,擊也。从手,聲。一曰挈牡也。(符少切)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biāo ㈡piǎo ㈢biào |
釋 義 | ㈠ㄅㄧㄠ 1. 擊。《說文解字.手部》:「(摽),擊也。」《左傳.哀公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二折:「千金寶劍賽吳鉤,一片精光射鬥牛。……隨身偏壯忠臣膽,入手能摽逆子頭。」 2. 揮之使離去。《孟子.萬章下》:「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3. 拋落、丟棄。《公羊傳.莊公十三年》:「已盟,曹子摽劍而去之。」 4. 捶拍。漢.馬融〈長笛賦〉:「雷歎頹息,掐膺擗摽。」晉.張協〈七命〉:「煢釐為之擗摽,孀老為之嗚咽。」 5. 高舉。南朝梁.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6. 標記、記號。通「標」。如:「摽幟」,用以識別之旗幟或記號。《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皇甫嵩》:「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為摽幟,時人謂之『黃巾』。」亦作「標幟」。 ⇒「標」之異體。 ㈡ 落下。《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聊齋志異.卷一○.胭脂》:「怨摽梅而思吉士,遂離倩女之魂。」 ㈢ 1. 彼此胳膊相互鉤連。如:「他們倆摽著胳膊走。」 2. 互相勾結、依附。如:「他們最近不知有何意圖,老摽在一起。」 3. 將物體捆綁勒緊於一處。如:「桌子的腿鬆了,用繩子摽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