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B00301 |
---|---|
說文釋形 | 「呫」《說文》不錄。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tiē ㈡chè |
釋 義 | ㈠ㄊㄧㄝ 1. 嚐也。《玉篇.口部》:「嘗也。」《四聲篇海.口部》:「《穀梁傳》曰:『未嘗有呫血之盟。』呫,甞(嘗)也。」 2. 小貌。《字彙.口部》:「小貌。」 ㈡ 1. 「呫囁」:附耳細語。《字彙.口部》:「呫,呫囁,多言也。」《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呫囁耳語!」 2. 「呫嚅」:附耳細語。《新唐書.卷二○九.酷吏列傳.姚紹之》:「囚曰:『宰相有附三思者。』嶠等數附承嘉耳呫嚅,紹之翻然不復顧。」 3. 「呫呫」: ⑴ 低聲細語。宋.黃庭堅〈次韻正仲三丈自衡山返命舍驛過外舅師厚贈答〉:「昏昏市井氣,呫呫兒女語。」 ⑵ 多話貌。唐.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貪常嗜瑣者,猶呫呫然動其喙,亦勞甚矣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