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㒹󶩭󶩻󶩬󶩮󶪁󶪆󶩽󶩷󶩾󶪃󶩶󶩫󶩯󶪀󶪂󶩳󶩹󶩰󶩿󶩵󶩱󶩴󶩺󶩸󶩲

說 明

正  字 A04566 頁-10-19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頂也。从頁,眞聲。(都年切)
段注本:手寫字,頂也。从A04536,眞聲。(都年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頂也。从頁,真聲。楷書寫法:左半作「真」︰上半寫法如「直」,上作「十」,中間內作三橫,下作一長橫,末作一撇、一點,寫法參「真」字。右半「頁」之左下撇上觸橫筆。「巔」、「癲」等字偏旁同此。
注  音 ㄉㄧㄢ
漢語拼音 diān
釋  義

1. 頭頂。《說文解字.頁部》:「顚(顛),頂也。」《墨子.脩身》:「華髮隳顛,而猶弗捨者,其唯聖人乎?」清.孫詒讓.閒詁:「隳顛,即禿頂。」唐.李翱〈祭中書韋相公文〉:「飄淪八年,顛白成翁。幽蟄忽發,渙然啟蒙。」

2. 額頭。《詩經.秦風.車鄰》:「有車鄰鄰,有馬白顛。」

3. 最高處、頂端。同「巔」。如:「顛峰」、「頂顛」、「樹顛」。三國魏.阮籍〈答伏羲書〉:「夫九蒼之高,迅羽不能尋其顛。」唐.姚合〈莊居野行〉詩:「採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

4. 本源、根本。晉.陸機〈文賦〉:「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顛。」《明史.卷二○六.馬錄列傳》:「李福達逃洛川,琦知之甚悉。事覺,琦疏陳顛末。」

5. 跌落、墜落。《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自上下者為崩,厥應泰山之石顛而下。」

6. 倒置。《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漢.劉向〈九歎.愍命〉:「今反表以為裡兮,顛裳以為衣。」

7. 震盪、搖動。《精忠岳傳》第二五回:「李太師被張保背著飛跑,顛得頭昏眼暈。」《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勞航芥在房裡被風浪顛播的十分難過。」

8. 發狂、精神失常。通「癲」。宋.蘇軾〈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於馮當世者〉詩:「無功暴得喜欲顛,神人戲汝真可憐。」《宋元戲文輯佚.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愁腸破,海量寬,陶陶兀兀似痴顛。」

9. 姓。如春秋晉有顛頡。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