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𩑼

說 明

正  字 A04548 頁-05-14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頭偏也。从頁,皮聲。(滂禾切)
段注本:手寫字,頭偏也。从A04536,皮聲。(滂禾切,又匹我切。)
字樣說明 左半作「皮」︰中豎與下「又」相接,末捺改頓筆,寫法參「皮」字。右半「頁」之左下撇上觸橫筆。
注  音 ㄆㄛㄆㄛˇ
漢語拼音 ㈠pō ㈡pǒ
釋  義

㈠ㄆㄛ

1. 頭不正。《說文解字.頁部》:「頗,頭偏也。」

2. 不平正。如:「偏頗」。清.段玉裁《說文解字.頁部.頗字》注:「引伸為凡偏之偁。」《玉篇.頁部》:「頗,不平也,偏也。」東周戰國.屈原〈離騷〉:「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3. 邪惡、邪僻。《書經.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清.孫星衍.疏:「頗者,《廣雅.釋詁》云:『邪也。』」唐.韓愈〈行箴〉:「行也無邪,言也無頗。」

ㄆㄛˇ

1. 略微。《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太史公曰》:「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秦世不文,頗有雜賦。」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然而每見文士,頗讀兵書,微有經略。」

2. 甚、很、非常。《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曹仁》:「太祖之破袁術,仁所斬獲頗多。」唐.王維〈終南別業〉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清.袁枚〈答靖海侯〉:「自知獲戾,頗覺悚惶。」

3. 可。表疑問語氣。《集韻.去聲.過韻》:「頗,一曰:『疑辭。』」《晉書.卷七九.列傳.謝安》:「既出,(桓)溫問左右:『頗嘗見我有如此客不?』」《洛陽伽藍記.卷三.菩提寺》:「上古以來,頗有此事否?」

4. 不可。通「叵」。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述造不,東望於邑,裁書敘心。」《敦煌變文.降魔變文》:「過去百千諸佛,皆曾止住其中,說法度人,量塵沙而頗算。」

5. 姓。如明代有頗廷相。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