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4446 |
---|---|
說文釋形 | ,蔽也。从,聲。(於謹切)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蔽也。从𨸏,聲。楷書寫法:左半作「阝」,共三畫;右半作「」:上作「」,上「」,中「工」,下為「又」之變形,中長橫右須出頭;下作「心」,寫法參「」(C03863)字、「穩」字。「癮」、「蘟」(B04172)、「讔」(B04763)等字偏旁同此。「檃」(B01872)字寫法參此。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yǐn ㈡yìn |
釋 義 | ㈠ 1. 藏匿。《說文解字.阜部》:「隱,蔽也。」《易經.坤卦》:「《文言》曰: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唐.李白〈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詩:「樹雜日易隱,崖傾月難圓。」 2. 遮瞞。如:「直言不隱」。《論語.子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一牛之失,則隱而不言,五羊之獲,則指為勞績。」 3. 幽微精深處。《易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以顯。」 4. 潛藏不露、幽而不顯。如:「隱疾」、「隱性」。《晉書.卷七五.列傳.王湛》:「初有隱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為癡。」《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這婦人氣質是個不良之人,必有隱情。那小孩子不肯說破,是個孝子。我必要剖明這一件事。」 5. 謎語。《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齊威王之時喜隱。」唐.司馬貞.索隱:「喜隱,謂好隱語。」唐.李公佐《謝小娥傳》:「余備詳前事,發明隱文,暗與冥會,符於人心。」 6. 憐憫、同情。《孟子.梁惠王上》:「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7. 痛苦。如:「難言之隱」。《國語.周語上》:「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 8. 窮困。《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政自之出久矣,隱民多取食焉。」 9. 詳細考量。《管子.禁藏》:「是故君子上觀絕理者,以自恐也。下觀不及者,以自隱也。」唐.尹知章.注:「隱,度也。度己有不及之事當效之也。」 10.威重的樣子。《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吳公差彊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11.姓。如三國吳有隱蕃。 ㈡ 憑據、倚靠。《禮記.檀弓下》:「既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漢.鄭玄.注:「隱,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