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𧘪󶇗󶇒󶇛󶇑󶇜󶇙󶇔󶇓󶇚󶇖󶇕󶇘

說 明

正  字 A04202 邑-04-07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琅邪郡。从邑,牙聲。(以遮切)
段注本:手寫字,琅󶇖(邪)郡也。从邑,󳣧聲。(以遮切)
字樣說明 左半作「牙」︰豎折與上橫相接,中作豎鉤,末作一撇,共四畫,寫法參「牙」字。右作「邑部」偏旁寫法「阝」,三畫。
注  音 ㄧㄝˊㄒㄧㄝˊ ㈢(又音)ㄒㄧㄚˊˊㄒㄩˊ
漢語拼音 ㈠yé ㈡xié ㈢(又音)xiá ㈣yú ㈤xú
釋  義

ㄧㄝˊ

1. 「琅邪」:郡名。段注本《說文解字.邑部》:「邪,琅邪郡也。」《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行出游會稽,並海上,北抵琅邪。」《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琅邪郡,秦置,莽曰填夷,屬徐州。」亦作「琅玡」、「瑯琊」。

2. 語助詞。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之語氣。同「耶」。《莊子.養生主》:「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3. 應合之聲。如:「邪呼」、「邪許」。《淮南子.道應》:「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南史.卷五五.列傳.曹景宗》:「為人嗜酒好樂,臘月於宅中使人作邪呼逐除,遍往人家乞酒食。」

ㄒㄧㄝˊ

1. 不正、惡。《廣韻.平聲.麻韻》:「邪,不正也。」《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半山堂》:「惟李承之見安石雙眼多白,謂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亂天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我只因見你姿色,起了邪心,卻被胡生先淫媾了妻子。」

2. 不正或奸惡之思想、行為。《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歧路燈》第八六回:「況紹聞近日改邪歸正,也足以感動人的,何況屬毛離裡之親。」

3. 鬼怪之事或無法理解之怪異事件。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七:「學道之士居山,宜養白犬、白雞,可以辟邪。」《西遊記》第一○回:「二將軍侍立門旁,一夜天晚,更不曾見一點邪祟。」《紅樓夢》第二五回:「倒有兩個人中邪,不知你們有何符水?」《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這可是邪的!難道那小子有這麼大神通不成?」

4. 中醫稱足以使人致病之風寒或因素。《紅樓夢》第八三回:「不過說飲食不調,著了點兒風邪,沒大要緊。」

5. 偏斜不正。通「斜」。《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ㄒㄧㄚˊㄒㄧㄝˊ之又音。

ˊ

剩餘。《史記.卷二六.曆書》:「歸邪於終,事則不悖。」南朝宋.裴駰.集解:「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ㄒㄩˊ

緩慢。通「徐」。《詩經.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漢.鄭玄.箋:「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