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𡆡󵰿󵰽󵰴󵰸󵱁起󵰶󵰵󵰺󵰹󵱃󵰻󵱂󵰾󵰷󵰼𨑓󵱀𨑔󵰳

說 明

正  字 A03992 走-03-10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能立也。从走,己〔巳〕聲。手寫字,古文起,从辵。(墟里切)
段注本:手寫字,能立也。从走,巳聲。手寫字,古文起,从手寫字。(墟里切)
字樣說明 左半「走」末捺拖長。右捺上作「巳」︰末筆作一豎曲鉤,起筆處與上橫折相接封口,寫法參「巳」字。
注  音 ㄑㄧˇ
漢語拼音
釋  義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來」。《說文解字.走部》:「起,能立也。」《玉篇.走部》:「起,立也。」《禮記.曲禮上》:「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垂死病中驚坐起,闇風吹雨入寒窗。」

2. 起床、離開床鋪。如:「早睡早起」。《禮記.內則》:「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3. 飛升、湧騰。漢.張衡〈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煙塵俱起,震天駭地;渴賞之士,鋒鏑爭先。」唐.李朝威《柳毅傳》:「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4. 復甦、痊癒、好轉。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將焉致乎魯國?」《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鄭玄》:「玄乃發墨守,鍼膏肓,起廢疾。」

5. 開始。如:「起筆」、「從今起」、「萬事起頭難」。《漢書.卷一○○.敘傳下》:「以述漢書,起元高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歲遠則同異難密,事積則起訖易疏。」《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陳木南起首還不覺的,到了半盤,四處受敵,待要喫他幾子,又被他占了外勢。」

6. 發動。如:「起義」。《戰國策.魏策三》:「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三國志.卷六五.吳書.王樓賀韋華傳.華覈》:「季夏之月,臣省月令,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會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舉大事必有大殃。」

7. 產生。如:「起疑」、「肅然起敬」。《呂氏春秋.貴直論.直諫》:「百邪悉起。」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宋.朱熹〈跋趙中丞行實〉:「趙公之孝謹醇篤,雖古人猶難之,三復其書,令人起敬。」

8. 舉用。如:「起用」、「東山再起」。《戰國策.秦策二》:「召公孫顯於韓,起樗裡子於國。」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詞:「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9. 出身。《史記.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傳.淮南厲王》:「百姓願之,若旱之望雨。故起於行陳之中,而立為天子。」《漢書.卷三九.蕭何曹參傳.曹參》:「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錄錄未有奇節。」

10. 擬訂。如:「起草章程」、「起個大綱」。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儒林外史》第一九回:「當下留在後面樓上,起了一個婚書稿。」

11. 建築、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治城郭,起譙樓。」唐.李商隱《雜纂.卷上.殺風景》:「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鴨。」

12. 取出。如:「起貨」、「起出凶刀一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太守即命公人押了小娥與地方,同到申蘭家起贓。」

13. 詩文首句、首聯或首段。《通俗編.詩法》:「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14. 量詞:

⑴ 計算成批人之單位。相當於「群」。如:「店裡來了兩起客人。」《紅樓夢》第九回:「那一起懶賊,你不說,他們樂得不動,白凍壞了你。」

⑵ 計算事件發生之單位。如:「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再看幾宗文卷,一起犯人竇娥藥死公公。」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府尹看科云〕這是那一起?〔令史云〕這是劉玉娘藥死親夫,招狀是實,則要大人判個斬字。」

15. 置於動詞後,表示及、到之意。如:「想起往事,真是不勝感慨!」、「只要談起往事,他便眉開眼笑。」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我請將劉員外來,成了這樁親事。休道十個銀子,便是一百個銀子,也不說起了!」《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主人出來,敘禮坐下,道了幾句彼此仰慕的話。湯鎮臺提起要往後湖拜莊徵君。」

16. 置於動詞後,表示足夠或不夠之意。如:「經得起現實的考驗。」、「承受不起輿論壓力。」《紅樓夢》第四九回:「那史湘雲又是極愛說話的,那裡禁得起香菱又請教他談詩,越發高了興。」《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們又不是山東咨送來的,我替你們再三設法,也算對得起你們了。」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