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3933 |
---|---|
說文釋形 | 「責」《說文》作「」。 ,求也。从貝,朿聲。(側革切)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求也。从貝,朿聲。楷書寫法:上作一豎、三橫,下橫最長;下「貝」之撇筆輕觸上橫。「債」、「嘖」、「漬」、「積」、「績」等字偏旁同此。按:本典收「朿」(B01611)為次常用字。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zé ㈡zhài |
釋 義 | ㈠ 1. 要求、索取。如:「責求」。《說文解字.貝部》:「𧵩(責),求也。」《左傳.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於鄭。」《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或一天遇著那小子書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責他念到天亮。」 2. 詰問。如:「責問」、「責備」、「指責」。《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三國魏.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常恐海內多以相責,以為老夫苞藏禍心,陰有鄭武取胡之詐。」晉.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3. 分內之事。如:「責任」、「盡責」、「職責」、「責無旁貸」。《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李嚴》:「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七.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4. 處罰。如:「杖責」、「責罰」。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四折:「臣到朝中怎掙揣,想秦檜無百劃,送微臣大理寺問罪責。」《野叟曝言》第一八回:「計多到此,也就一毫沒計了,只得先供出幾個賭腳,知縣標硃筆,一名不到,重責四十。」 ㈡ 欠人之錢財。同「債」。《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