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3929 |
---|---|
說文釋形 | ,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房九切)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楷書寫法:首二筆作撇、橫撇,不作「刀」,與「賴」字偏旁不同,「賴」字从「剌」聲,故右旁上作「刀」,參「賴」字。下「貝」之左下撇筆輕觸上橫。「萯」(B03963)、「蝜」(B04341)等字偏旁同此。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fù |
釋 義 | 1. 憑恃、憑藉。《說文解字.貝部》:「負,恃也。」《左傳.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北史.卷一二.隋本紀.煬帝》:「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欲。」 2. 靠、背對。如:「負山面海」。《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主父偃》:「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黃、腄、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晉.陸機〈齊謳行〉:「營丘負海曲,沃野爽且平。」 3. 以肩背物。如:「負薪」、「負荊請罪」。《禮記.少儀》:「問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耕矣,幼則曰能負薪。」《韓非子.喻老》:「王壽負書而行,見徐馮於周塗。」 4. 擔荷、承擔。如:「身負重任」。《書經.大禹謨》:「負罪引慝,祇載見瞽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然史之為任,乃彌綸一代,負海內之責,而嬴是非之尤,秉筆荷擔,莫此之勞。」 5. 享有。如:「久負盛名」。唐.韓愈〈答陳生書〉:「今之負名譽享顯榮者,在上位幾人。」 6. 虧欠、拖欠。如:「負債」。《漢書.卷八○.宣元六王傳.淮陽憲王劉欽》:「負責數百萬,願王為償。」《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朝廷化了千萬金錢,設立海軍,甲午一役,未及交綏,遽爾一敗塗地,推原禍始,不能不追咎合肥之負國太甚。」 7. 背棄、違背。如:「辜負」、「忘恩負義」。《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韓延壽》:「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約誓明。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豈其負之,何以至此?』」唐.李白〈白頭吟〉:「古來得意不相負,祗今惟見青陵臺。」《喻世明言.卷八.吳保安棄家贖友》:「今彼在生死之際,以性命托我,我何忍負之?」 8. 遭受。如:「負傷」。 9. 責任。《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南朝梁.沈約〈齊明帝諡議〉:「流涕而膺寶位,如就重負。」 10. 輸,與「勝」相對。如:「勝負分明」、「不分勝負」。漢.王充《論衡.物勢》:「亦或辯口利舌、辭喻橫生為勝,或詘弱綴跲、蹥蹇不比者為負。」 11. 不當、缺失。《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今廢慢懈弛,不以為負。」 12. 與正相對。如:「負電」、「負極」、「負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