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3902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 段注本: ![]() |
字樣說明 | 山谷之谷,《說文解字》篆形作「![]() ![]() ![]() ![]()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gǔ ㈡yù ㈢jué |
釋 義 | ㈠ 1.山間水道或低地。如:「山谷」、「河谷」。《說文解字.谷部》:「谷,泉出通川為谷。」《墨子.節用中》:「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為舟楫。」《三國演義》第九○回:「孔明棄車步行。忽到一山,望見一谷,形如長蛇,皆危峭石壁,並無樹木。」 2.困窮。《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3.姓。如漢代有谷吉。見《萬姓統譜》。 4.二一四部首之一。 ⇒「穀」之異體。 ㈡ 「吐谷渾」: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今中國青海北部、新疆東南部。其祖本遼東鮮卑種,西晉時酋帥長子吐谷渾率部分族人遷至隴西,即今青海省以西;後勢力漸大,唐太宗時,曾命李靖討伐,遂降唐,封其子為平西郡王;高宗時敗亡於吐番。信奉佛教,以遊牧為業;深受漢文化影響,政權組織多仿中原王朝官制。 ㈢ ⇒「𧮫」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