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3825 言-06-13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計〔討〕也。从言,朱聲。(陟輸切)
段注本:手寫字,討也。从言,朱聲。(陟輸切)
字樣說明 左半「言」之起筆作點;右半作「朱」︰起筆作撇,中豎筆不鉤,寫法參「朱」字。
注  音 ㄓㄨ
漢語拼音 zhū
釋  義

1. 責備、譴責。《說文解字.言部》:「誅,計也。」《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明.汪廷訥《三祝記》第一四齣:「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

2. 討伐。《孟子.梁惠王下》:「誅其君而弔其民。」漢.曹操〈封功臣令〉:「吾起義兵,誅暴亂。」

3. 殺戮。如:「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舊唐書.卷九四.列傳.李嶠》:「或請誅之,中書令張說曰:『嶠雖不辯逆順,然亦為當時之謀,吠非其主,不可追討其罪。』」《紅樓夢》第四七回:「我要日久變心,告訴人去的,天誅地滅!」

4. 懲罰、懲治。《韓非子.姦劫弒臣》:「聖人之治國也,賞不加於無功,而誅必行於有罪者也。」《史記.卷一一七.列傳.司馬相如》:「時若薆薆將混濁兮,召屏翳,誅風伯而刑雨神。」

5. 消除、剷除。《國語.晉語六》:「以惠誅怨,以忍去過。」《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誅亂除害,興利致福。」

6. 要求、責求。《左傳.莊公八年》:「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資治通鑑.卷二六.漢紀十八.宣帝神爵元年》:「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誅利,不畏死亡。」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