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3589 |
---|---|
說文釋形 | 「藤」《說文》不錄。 |
字樣說明 | 上作「艹」,四畫。下作「」︰左半作「月」,右下豎鉤左作點、挑,右作撇、點,皆不接豎鉤,同「泰」之下偏旁,為「水」之變形,寫法參「」(B02226)字、「籐」字。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téng |
釋 義 | 1. 植物名。棕櫚科黃藤屬,藤本。莖細長有節,光滑。葉為羽狀複葉,叢生枝梢,線形或披針形,先端尖銳,細鋸齒緣。總葉柄上部特別延長而不生小葉,裡側具逆刺藉以攀緣上升。葉鞘滿被銳刺。雌雄異株,圓錐花序頂生。開黃綠色花,具異臭。果實橢圓形,熟時黃色。莖加工煙燻,為藤工原料,可編製各種傢俱。唐.崔顥〈遊天竺寺〉詩:「青翠滿寒山,藤蘿覆冬沼。」《紅樓夢》第一七回:「賈珍道:『從山上盤道亦可以進去。』說畢,在前導引,大家攀藤撫樹過去。」 2. 以藤編製成的物品。如:「藤條」、「藤紙」。唐.杜甫〈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露裛思藤架,煙霏想桂叢。」《宋史.卷四九六.蠻夷列傳四.西南諸夷》:「至生南界斗滿村遇夷賊二千餘人,擊之,殺傷五百人,奪梭槍藤牌。」《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太守也換了葛巾野服,拄著天台藤杖,出來陪坐。」 3. 蔓生植物之卷鬚或莖。如:「葡萄藤」、「南瓜藤」。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八.草部.栝樓》:「三四月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 4. 蔓生植物之總名。《玉篇.艸部》:「藤,艸木蔓生者總名。」 5. 縣名,在中國大陸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一○八.廣西三.梧州府》:「藤縣,漢猛陵縣地。」 6. 姓。如明代有藤文澤。《字彙.艸部》:「藤,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