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3348 肉-09-13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星見食豕,令手寫字〔肉〕中生小息肉也。从手寫字〔肉〕,从星,星亦聲。(穌佞切)
段注本:手寫字,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从肉、星,星亦聲。(穌佞切)
字樣說明 左半作「手寫字」︰中作點、挑,與「月」不同;右半作「星」︰下「生」作一撇、二橫、一豎,末作一長橫,寫法參「星」字。
注  音 ㄒㄧㄥ
漢語拼音 xīng
釋  義

1. 豕息肉。《說文解字.肉部》:「腥,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清.段玉裁.注:「息當作瘜。疒部曰:『瘜,寄肉也。』」

2. 生肉。《論語.鄉黨》:「君賜腥,必熟而薦之。」《韓非子.五蠹》:「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後泛指魚、肉等食物。唐.白居易〈齋月靜居〉詩:「葷腥每斷齋居月,香火常親宴坐時。」《紅樓夢》第四九回:「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

3. 魚、肉、血液所發出之刺鼻氣味。如:「腥膻」、「腥臭」。《荀子.榮辱》:「口辨酸鹹甘苦,鼻辨芬芳腥臊。」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二.人部.婦人月水》:「女人入月,惡液腥穢,故君子遠之。」亦專指魚之臭味。《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水居者腥,肉玃者臊。」漢.高誘.注:「水居者,川禽魚鱉之屬,故其臭腥也。」

4. 汙穢、醜惡。《國語.周語上》:「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宋史.卷三○六.列傳.孫何》:「遂使腥羶得計,蛇豕肆行,焚劫我郡縣,係累我黎庶。」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