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3266 |
---|---|
說文釋形 | ![]()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dān |
釋 義 | 1. 耳朵大而下垂。《說文解字.耳部》:「耽,耳大垂也。」《淮南子.墬形》:「誇父耽耳,在其北方。」 2. 承擔、擔負。如:「耽待」。《儒林外史》第四回:「若是送到縣裡他那裡耽得住?如今只是求嚴老爺開恩,高抬貴手,恕過他罷。」《老殘遊記》第六回:「明天倘若進城,千萬說話小心!俺們這裡人人耽著三分驚險!大意一點兒,站籠就會飛到脖兒梗上來的!」 3. 快樂。《禮記.中庸》:「兄弟既翕,和樂且耽。」漢.鄭玄.注:「耽亦樂也。」 4. 沉迷、沉醉。如:「耽溺」、「耽湎」。漢.枚乘〈七發〉:「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元.吳師道〈目疾謝柳道傳張子長惠藥〉詩:「學書信夙習,耽讀亦本性。」 5. 延遲、滯留。如:「耽誤」。《儒林外史》第八回:「這裡大戶人家,也有央著來說的;我是個窮官,怕他們爭行財下禮,所以耽遲著。」《文明小史》第八回:「老哥此來,只有一兩天耽擱,兄弟須陪著老哥,把此事商議停妥,並到各門踏勘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