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𦃰󴠓󴠋󴠏󴠎󴠒󴠑󴠕󴠌󴠊𨭘

說 明

正  字 A03184 糸-13-19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索也。从糸,蠅省聲。(食陵切)
段注本:手寫字,索也。从糸,蠅省聲。(食陵切)
字樣說明 左半「糸」旁下作三點。右半作「黽」︰開頭筆順為短豎、橫折、左短橫、右短橫、右豎筆、左豎鉤等,中間兩筆皆接上橫,右豎筆下不接豎鉤,寫法參「黽」(B06261)字。「蠅」字偏旁同此。
注  音 ㄕㄥˊ
漢語拼音 shéng
釋  義

1. 繩索。如:「麻繩」、「草繩」、「尼龍繩」。《說文解字.糸部》:「繩,索也。」《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北史.卷四二.列傳.劉芳》:「日有變,以朱絲為繩,以繞係社樹三匝。」

2. 繩墨,木匠用以正曲直之工具,俗稱「墨斗」。《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宋.李誡《營造法式.卷二.井》:「立者垂繩取正。」

3. 規矩、準則。如:「準繩」。《淮南子.天文》:「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文史通義.內篇一.詩教下》:「《文選》者,辭章之圭臬,集部之準繩。」

4. 約束、制裁、糾正。如:「繩之以法」。《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漢.桓寬《鹽鐵論.大論》:「繩之以法,斷之以刑。」

5. 衡量。《禮記.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漢.鄭玄.注:「繩,猶度也。」唐.孔穎達.正義:「繩是量度之物,經雲以繩德厚謂度量之以道德仁厚。」《南史.卷一九.列傳.謝晦》:「帝以為澹方外之士,不宜規矩繩之。」

6. 繼承。《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元.袁桷〈次魯子翬御史五十韻〉詩:「曲學慚繩祖,孤聞賴得朋。」

7. 頌揚、稱譽。《左傳.莊公十四年》:「蔡哀侯為莘故,繩息媯以語楚子。」晉.杜預.注:「繩,譽也。」《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以繩文王之德。」

8. 姓。如明代有繩服。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