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𥪄󴐭󴐩󴐬󴐪󴐧󴐫󴐨󴐲󴐱󴐯󴐮

說 明

正  字 A02982 立-09-14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直也。从立,耑聲。(多宮切)
段注本:手寫字,直也。从立,手寫字聲。(多官切)
字樣說明 左「立」之下橫筆斜挑。右半作「耑」︰上作「山」,末筆作短豎;下作「而」,右下筆鉤起,寫法參「耑」(B03588)字、「喘」字。
注  音 ㄉㄨㄢ
漢語拼音 duān
釋  義

1. 正、正直。《說文解字.立部》「端,直也。」《禮記.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2. 事物之頂部與末稍皆稱為「端」。如:「尖端」、「末端」、「筆端」。《論語.子罕》:「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唐.李白〈長相思〉詩:「卷帷望月空長歎,美人如花隔雲端。」

3. 事物之起始。如:「開端」、「發端」、「挑起戰端」。《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及仲宣靡密,發端必遒。」

4. 徵兆、緣由。東漢.王充《論衡.卷十三.超奇》:「陳平割肉,丞相之端見;叔孫敖決期思,令尹之兆著。」晉.陸機《君子行》:「福鍾恆有兆,禍集非無端。」

5. 邊際。《莊子.卷六.秋水》:「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唐.成玄英.疏:「不見水之端涯。」《後漢書.卷三九.趙咨傳》:「反素復始,歸於無端。」唐.李賢.注:「端,際也。」

6. 項目、方面。如:「鬼計多端」、「變化萬端」、「舉其一端」。《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列傳.太史公曰》:「至今上即位,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

7. 思緒。《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南朝宋.鮑照〈東門行〉:「長歌欲自慰,彌起長恨端。」

8. 事情。《禮記.曲禮上》:「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唐.孔穎達.疏:「更端,別事也。謂嚮語已畢,更問他事。」《說岳全書》第十三回:「倘那奸賊又生別端來,再有意外之虞,豈不悔之晚矣﹖」

9. 等差、等級。《廣韻.平聲.桓韻》:「端,等也。」《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吏道雜而多端,則官職秏廢。」

10. 詳審。如:「端詳」。《古今韻會舉要.寒韻》引《增韻》:「端,審也。」唐.司空圖《障車文》:「兒郎偉,且子細思量,內外端相」

11. 平舉拿物。如:「端茶」。《西遊記》第十六回:「你看那眾和尚,搬箱抬籠,搶桌端鍋,滿院裏叫苦連天。」《紅樓夢》第五十五回:「豐兒便將平兒的四樣份例菜端至桌上。」

12. 擺。如:「端架子」、「把問題都端出檯面上討論。」

13. 宮殿或都城的南面正門。西晉.左思〈魏都賦〉:「巖巖北闕,南端逌遵。」唐.李善.注:「凡南方正門,皆謂之端。」

14. 周代禮服。《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東漢.鄭玄.注:「鄭司農云:『衣有襦裳者為端。』玄謂:『端者,取其正也。』」《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三國.何晏.注:「端,玄端也。衣玄端,冠章甫,諸侯日視朝之服。」

15. 六朝時對幕僚的尊稱。《正字通.立部》:「端,六朝稱府幕曰府端,州幕曰州端,節度幕曰節端,憲司幕曰憲端。」《宋書.卷九二.陸徽傳》:「九綜州綱,三端府職。」

16. 表正好。《漢書.外戚傳上.孝成許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寧前。」唐.顏師古.注:「端,正也。」

17. 特地。《呂氏春秋.疑似》:「明日端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許維遹.集釋:「端,專故也。」宋.蘇軾〈答陸道士書〉:「足下端為此酒一來,有何不可﹖」

18.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龍泉寺石井詩〉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臥龍無?」宋.陸游〈幽事詩〉:「餘年端有幾?風月且婆娑。」

19. 果真。宋.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詞〉:「武昌南岸,昔遊應記。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父南子北各分離,端的是苦!苦!」

20. 古代布帛長度單位,其制不一。《小爾雅.度》:「倍丈謂之端。」《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西晉.杜預.注:「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

21. 用同「鍛」。宋.岳珂《愧郯錄》卷十三:「楊太監簡在戎監,嘗得諸李尉府顯忠之族子,謂甲不經火,冷砧則勁可御矢,謂之冷端。」

22. 通「喘」,指輕聲說話。《荀子.勸學》:「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唐.楊倞.注:「端,讀作喘。喘,微言也。」

23. 通「專」,指笏、手版。《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業不息版。」清.戴望.校正:「端,當讀為專,墒借字也。《說文》曰:『專,六寸簿也。』段氏注云:『六寸簿,蓋笏也。』」

24.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姓觿.寒韻》:「端,古端氏國,滅于晉,晉大夫食采于端,因氏。《千家姓》云,出端木賜之後。從省文為端氏。《史記》秦有端和。」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