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2818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詞也。从口,从矢。(陟离切)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从口,从矢。楷書寫法:左半「矢」之末筆作頓點,右半作「口」。「智」、「痴」、「蜘」、「踟」等字偏旁同此。按:《說文解字》:「知,詞也。」段玉裁注云:「此『詞也』之上亦當有『識』字。……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zhī ㈡zhì |
釋 義 | ㈠ㄓ 1. 識見、學問。《說文解字.矢部》:「知,詞也。」清.段玉裁.注:「『詞也』之上亦當有『識』字。」《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唐.皇甫湜〈上江西李大夫書〉:「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辭其親,甘窮餓而樂別離者,豈有二事哉!篤守道而求知也。」 2. 意識、感覺。《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無知。」漢.范縝〈神滅論〉:「手等亦應能有痛癢之知。」 3. 明白、了解。《禮記.中庸》:「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唐.李紳〈古風〉詩二首之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 識別、區別。《淮南子.脩務》:「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5. 賞識。《後漢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宗恥以占驗見知,聞徵書到,夜縣印綬於縣廷而遁去,遂終身不仕。」唐.岑參〈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詩:「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 6. 結交。《左傳.昭公四年〉:「公孫明知叔孫於齊。」《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美中兵。」 7. 知己、朋友。唐.李商隱〈風雨〉詩:「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文明小史》第五二回:「今番見他到來,真如神童詩上所說的『他鄉遇故知』了,滿面堆笑,站起身來。」 8. 掌管、主持。《國語.越語》:「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新唐書.卷八五.列傳.王世充》:「帝愛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宮監事。」 ㈡ 1. 智慧。同「智」。《禮記.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論語.里仁》:「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知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