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𦫝

說 明

正  字 A02734 皮-07-12
說文釋形 「皴」《說文》不錄,見於《說文》新附。
《說文》新附:手寫字,皮細起也。从皮,夋聲。(七倫切)
字樣說明

左半作「夋」:上从「允」,「厶」下作一撇、一豎折,不作一撇、一點;下「夊」,捺之起筆出頭;因為左偏旁,改捺為頓;寫法參「夋」(C01887)、「俊」字。右半之「皮」,中豎與下「又」相接。

注  音 ㄘㄨㄣ
漢語拼音 cūn
釋  義

1. 皮膚皸裂。大徐本《說文解字.皮部.新附》:「皴,皮細起也。」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詩七首之一:「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肉色焦枯,皮毛皴裂。」

2. 皺縮。宋.張炎〈採桑子.西園冷罥鞦韆索〉詞:「雨過花皴,近覺江南無好春。」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檢署中一太湖石,高出簷際,皴皺斑駁,孔竅玲瓏,望之勢如飛動。」

3. 皮膚上聚積之泥垢或脫落之表皮。如:「一脖子皴」、「一身子皴」。

4. 國畫畫法之一。即畫山水樹石時,表現凹凸、陰陽及線條、紋理、形態等之筆法。如:「披麻皴」、「荷葉皴」、「褶帶皴」、「解索皴」、「捲雲皴」等。清.徐珂《清稗類鈔.工藝類.周芷巖刻竹》:「其皴法濃淡凹凸,生動渾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