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𤾠󳷍

說 明

正  字 A02724 白-03-08
說文釋形

「的」《說文》不錄。

字樣說明

右半作「勺」:「勹」中作一點,不作一橫,寫法參「勺」字。

注  音 ㄉㄧˋㄉㄧˊ˙ㄉㄜ
漢語拼音 ㈠dì ㈡dí ㈢de
釋  義

ㄉㄧˋ

1. 鮮明。《玉篇.白部》:「的,明見也。」《禮記.中庸》:「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眉聯娟以蛾揚兮,朱脣的其若丹。」

2. 白色。《易經.說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唐.黃滔〈送友人邊游〉詩:「親詠關山月,歸吟鬢的霜。」

3. 箭靶中心。如:「無的放矢」。《玉篇.白部》:「的,射質也。」《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發彼有的,以祈爾爵。」漢.毛亨.傳:「的,質也。」《晉書.卷七九.列傳.謝尚》:「卿若破的,當以鼓吹相賞。」

4. 目標、標準。如:「目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人主之聽言也,不以功用為的,則說者多棘刺白馬之說。」唐.皇甫湜〈夷惠清和論〉:「然則士之率性飭躬,立志希古,當以聖人為準的,中庸為慕尚。」宋.司馬光〈上宋侍讀書〉:「眄睞所被,溫於春陽,咳唾所沾,重於珪璧,誠薦紳之表的,後進之衡鑑也。」

ㄉㄧˊ

1.確實、實在。如:「的確」。宋.賀鑄〈點絳脣.一幅霜綃〉詞:「掩妝無語,的是銷凝處。」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樓夜讌金釵客,這的擔著利害。」

2.必定、一定。唐.白居易〈出齋日喜皇甫十早訪〉詩:「除卻朗之攜一榼,的應不是別人來。」

3.究竟。宋.蘇軾〈光祿庵〉詩二首之二:「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宋.劉克莊〈送孫季蕃〉詩:「家在吳中處處移,的於何地結茅茨。」

㈢˙ㄉㄜ

1. 當助詞:

⑴ 置於形容詞後,表示修飾之關係。如:「美麗的風景」。《水滸傳》第二四回:「我是一個不帶頭巾男子漢,叮叮噹噹響的婆娘。」《西湖佳話.斷橋情跡》:「老娘是個走千家、踏萬戶,極聰明的人,須看風使船,且待他口聲何如?」

⑵ 置於名詞或代名詞後,表示所屬、所有之關係。如:「我的書」、「太陽的光」。元.范康《竹葉舟.楔子》:「仁兄今日雖然薄落,一朝運至時來,為師為相,做出那伊尹、傅說的事業。」《紅樓夢》第四六回:「這會子迴避還恐迴避不及,倒拿草棍兒戳老虎的鼻子眼兒去了。」

⑶ 置於修飾片語或子句後。如:「他寄來的信,我昨天收到」、「那賣花的人沒零錢找」。《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好小廝,我起你的皮!你哄你那傻爹罷了,你連我,這不戴帽兒的漢子也哄起來了!」

⑷ 置於狀語後。同「地」。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水滸傳》第一回:「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樑上。手裡提著銀手爐,降降的燒著御香。」《西遊記》第一二回:「那宮主忽的翻叫:『丈夫慢行,等我一等!』」

2. 句尾助詞。置於語尾,表示肯定或加強之語氣。如:「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你不是這樣講的!」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