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0294 |
---|---|
說文釋形 | ![]()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jiān |
釋 義 | 1. 合併。《說文解字.秝部》:「兼,並也。」《左傳.昭公八年》:「孺子長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晉.杜預.注:「兼,並也。」唐.陸贄〈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之六:「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 2. 同時、一起。如:「兼顧」、「二者兼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3. 同時具有或涉及兩種以上。如:「兼差」。《易經.繫辭下》:「《易》之為書,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梁書.卷三三.列傳.王僧孺》:「尋以公事降為雲騎將軍,兼職如故,頃之即真。」 4. 加倍、超越、勝過。如:「兼程趕路」。《論語.先進》:「由也兼人。」何晏.集解引漢.鄭玄曰:「子路務在勝尚人。」唐.韓愈〈韓滂墓誌銘〉:「讀書倍文,功力兼人。」 5. 重複、累積。《荀子.正名》:「單足以喻則單,單不足以喻則兼。」《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列傳.呂強》:「重金兼紫,相繼為蕃輔。」 6. 盡、完全。《荀子.王制》:「官施而衣食之,兼覆無遺。」《韓非子.難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