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

說 明

異 體 字 A00278-002 󰕯 亠-05-07
內  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上聲》。

研訂說明
注  音 ㄧㄢˇ
漢語拼音 yǎn
研 訂 者 季旭昇
內  容

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手寫字、沇水,出河東垣東王屋山,東為泲。從水、允聲。手寫字、古文沇如此。」段注:「口部手寫字下曰:『山間淊泥地。從口、從水敗貌。』蓋『手寫字』字在古文則為沇水、沇州;在小篆則訓山間淊泥地。……古文作『手寫字』,小篆作『沇』,隸變作『手寫字(「兗」)』,此同義而古今異形也。」據段注,「沇」、「手寫字(兗)」、「手寫字」三者本為同字。「沇」為「手寫字」形之隸定,見《玉篇.水部》;「兗」形於隸書中本作「手寫字」、「手寫字」,其後「手寫字」簡化則作「手寫字」,見《玉篇.儿部》;「手寫字」簡化則作「兗」,見《集韻.上聲.獮韻》。迄至後世用法漸漸不同,「沇」為水名,「兗」為州名,故標準字體以「兗」為常用字、「沇」為次常用字。其異體字之對應關係亦各自分化。「兗」或作「手寫字」,見《玉篇.儿部》,筆畫小變則作「手寫字」,見《干祿字書.上聲》:「手寫字兗:上俗下正。」今據定為「兗」之異體字。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