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2432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燥也。从火,熈〔熙〕聲。(許其切) 段注本:,燥也。从火,巸聲。(許其切) |
字樣說明 |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燥也。从火,巸聲。楷書寫法:上半作「巸」:左作「」,不作「臣」,同「頤」之左半;右作「巳」,不作「已」、「己」,寫法參「巸」(C03040)字。下半作四點,為「火」之變易。 |
注 音 | ㈠ |
漢語拼音 | ㈠xī ㈡yí |
釋 義 | ㈠ㄒㄧ 1.乾燥、晒乾。《說文解字.火部》:「熙,燥也。」《文選.盧諶.贈劉琨詩》:「仰熙丹崖,俯澡綠水。」唐.李善.注:「《說文》曰:『熙,燥也。』謂暴燥也。」 2.光明、明亮。如:「熙明」。《三國志.卷二五.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高堂隆》:「使四表同風,回首面內,德教光熙,九服慕義。」《晉書.卷七二.列傳.郭璞》:「且夫窟泉之潛不思雲翬,熙冰之采不羨旭晞。」 3.和樂、和悅。《老子》第二○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後漢書.卷五四.列傳.楊震》:「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上下通而一氣泰,憂樂合而百志熙。」 4.開拓、光大。《書經.舜典》:「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爰延》:「使積善日熙,佞惡消殄,則乾災可除。」《南齊書.卷二○.皇后列傳》:「佩管晨興,與子同事,可以光熙閫業,作儷公侯。」 5.振興、興起、興盛。《後漢書.卷六九.竇何列傳.竇武》:「是以君臣並熙,名奮百世。」晉.盧諶〈贈劉琨〉詩:「濬哲維皇,紹熙有晉。」 6.嬉戲。通「嬉」。《莊子.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出咸陽,熙邯鄲,從容鄭、衛、溱、洧之閒。」唐.李善.注:「熙,戲也。」 ㈡ 姓。如帝嚳時有熙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