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主要頁面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2390 火-04-08
說文釋形 手寫字,火光上也。从重火。凡炎之屬皆从炎。(于廉切)
字樣說明 此字《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火光上也。从重火。楷書寫法:雙「火」相疊,在一字不二捺原則下,上「火」末筆改頓點。「啖」、「毯」、「氮」、「淡」、「痰」、「談」等字偏旁同此。「焱」(B02402)字寫法亦參此。
注  音 ㄧㄢˊㄧㄢˋ
漢語拼音 ㈠yán ㈡yàn
釋  義

ㄧㄢˊ

1. 火光向上升騰。《說文解字.炎部》:「炎,火光上也。」《書經.洪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孔穎達.正義引三國魏.王肅曰:「火之性,炎盛而升上。」

2. 焚燒。《書經.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去秋雨澤不適,今時復旱,如炎如焚。」《晉書.卷八七.列傳.涼武昭王李玄盛》:「飛塵翕以蔽日,大火炎其燎原。」

3. 酷熱、極熱。東周戰國.屈原〈九章.悲回風〉:「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三國魏.曹植〈離繳雁賦〉:「遠玄冬於南裔兮,避炎夏於朔方。」唐.柳宗元〈籠鷹詞〉:「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三國演義》第八八回:「時值五月,天氣炎熱,南方之地,分外炎酷,軍馬衣甲,皆穿不得。」

4. 喻具較高之權勢者。唐.柳宗元〈宋清傳〉:「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宋.蕭注〈與李泰伯書〉:「心銘足下之道,故發此書以聞;非今之趨炎附勢輩,聞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

5. 炎帝,即上古傳說中之神農氏,與黃帝合稱「炎黃」。《呂氏春秋.卷七.蕩兵》:「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固次作難矣,五帝固相與爭矣。」《漢書.卷三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贊》:「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

6. 得病時引起發熱、紅腫、化膿、疼痛之症狀。如:「發炎」、「肺炎」、「盲腸炎」。

ㄧㄢˋ

火焰,通「焰」。漢.張衡〈西京賦〉:「光炎燭天庭,囂聲震海浦。」《後漢書.卷二一.任李萬邳劉耿列傳.任光》:「世祖遂與光等投暮入堂陽界,使騎各持炬火,彌滿澤中,光炎燭天地,舉城莫不震驚惶怖,其夜即降。」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