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明
正 字 | A02333 |
---|---|
說文釋形 | 大徐本:,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漢水為濳〔〕。从水,〔〕聲。(昨鹽切) 段注本:,涉水也。一曰藏也。从水,聲。一曰漢為。(昨鹽切) |
字樣說明 | 右半作「朁」:上「」作左右雙「旡」,「旡」之次筆作豎折,撇筆上不出頭,左「旡」之末筆改豎挑;下半作「日」,寫法參「朁」(B01596)字、「僭」字。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qián |
釋 義 | 1. 涉水、於水面下活動。如:「潛水」。《說文解字.水部》:「潛,涉水也。」《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以三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晉書.卷七九.列傳.謝安》:「小將田汐請行,乃沒水潛行,將趣城,為賊所獲。」 2. 水流於地下。《廣韻.平聲.鹽韻》:「潛,水伏流。」《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 3. 深藏、隱藏。《說文解字.水部》:「潛,一曰藏也。」《易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宋.蘇軾〈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4. 祕密、暗中。《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冬十月,權以大兵潛伏於阜陵俟之,淩覺而走。」晉.陶淵明《搜神後記》卷五:「後以雞鳴出去,平早潛歸。」《三國演義》第五四回:「亮只在屏風後潛聽。但有甚說話,主公都應承了。」 5. 專注、專一。漢.揚雄《法言.問神》:「昔乎仲尼潛心於文王矣,達之。」漢.班固〈答賓戲〉:「潛神默記,緪以年歲。」明.屠隆《綵毫記》第七齣:「到得廬山,幸遇滕空尊師。他許我道骨可成,人緣未斷,且暫回家,潛修密諦,後會有期。」 6. 從漢水分歧出來的別流謂之潛。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潛,ㄧ曰漢為潛。」《爾雅.釋水》:「漢為潛,……江為沱。」晉.郭璞.注:「《書》曰:『沱潛既道。』」宋.邢昺.疏:「蓋以水從江、漢出者皆曰沱、潛,所以荊、梁二州皆有也。」 7. 詩經周頌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潛,季冬薦魚,春獻鮪也。」指季冬獻魚,春獻鮪,以祀祖先之詩。本章首二句為:「猗與漆沮,潛有多魚。」猗與,讚美之詞,即美矣哉。漆沮,二河川名。潛,藏也。 8. 姓。《廣韻.平聲.鹽韻》:「潛,又姓。《姓苑》云:『臨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