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

說 明

正  字 A00265 儿-02-04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信也。从儿,手寫字聲。(樂準切)
段注本:手寫字,信也。从http://140.111.1.65/variants/tmp/382f.png、儿。(余準切)
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說文解字》作「手寫字」,信也。从A00078、儿。段玉裁注云:「A00078,用也。任賢勿貳,故曰允。」楷書寫法:上「A00078」變易為「厶」,「儿」上接於「厶」。「吮」、「沇」(B02038)、「狁」(B02506)、「馻」(B05776)等字偏旁同此。另「夋」字(C01887)上半从允,末筆改豎折。
注  音 ㄩㄣˇ
漢語拼音 yǔn
釋  義

1. 誠信。如:「允恭」、「允亮」。《說文解字˙ㄦ部》:「允,信也。」《書經.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詩經.小雅.車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左傳.文公四年》:「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於魯也。」

2. 確實。《詩經.大雅.公劉》:「度其夕陽,豳居允荒。」漢.揚雄《法言.問道》:「允治天下,不待禮文與五教,則吾以黃帝堯舜為疣贅。」

3. 答應、許可。如:「應允」。《正字通.兒部》:「允,肯也。今俗許諾曰允。」唐.韓愈〈上鄭尚書相公啟〉:「不蒙察允,遽以慚歸。」《宋史.卷二五六.列傳.趙普》:「太祖怒甚,起,普亦隨之。太祖入宮,普立於宮門,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4. 公平、得當。如:「公允」。《後漢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虞詡》:「祖父經,為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三國魏.嵇康〈釋私論〉:「體清神正,而是非允當,忠感明於天子。」

5. 用、以。《書經.堯典》:「允釐百工。」《墨子.明鬼》篇引《書經.商書》:「百獸貞蟲,允及飛鳥,莫不比方。」清.王引之《經傳釋詞》:「言百獸貞蟲以及飛鳥也。以與用同義。」

6. 發語詞。如:「允文允武」。《詩經.周頌.時邁》:「允王維後。」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允,發語詞也。言王維後也。」《詩經.周頌.武》:「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後。」

7. 姓。如上古有允格。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