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體字

󲽞󲽟󲽝󲽠𣥕󲽡󲽜

說 明

正  字 A02069 止-03-07
說文釋形 大徐本:手寫字,行也。从止、少相背。凡歩之屬皆从歩。(薄故切)
段注本:手寫字,行也。从止、手寫字相背。凡步之屬皆从步。(薄故切)
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說文解字》篆形作「手寫字」,行也。从止、手寫字相背。段玉裁注云:「止手寫字相隨者,行步之象,相背猶相隨也。」楷書寫法:上作「止」,下作「手寫字」,寫法與「少」不同,右半並無一點。「涉」、「頻」、「陟」(B05540)等字偏旁同此。本典收「手寫字」(C05755)(音ㄊㄚˋ)為罕用字,「手寫字」為其異體字。

注  音 ㄅㄨˋ
漢語拼音
釋  義

1. 行、走,以腳走路。如:「散步」、「安步當車」。《說文解字.步部》:「步,行也。」《書經.武成》:「王朝步自周,於征伐商。」《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

2. 古代以走路時兩腳各跨一次之距離為「一步」,為今日「一步」距離之兩倍。《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荀子.勸學》:「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3. 腳步、步伐。三國魏.曹丕〈陌上桑〉詩:「側足獨窘步,路局笮。」《紅樓夢》第七八回:「忽聽山石之後有一人笑道:『且請留步。』」

4. 指步兵。《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孫武》:「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漢書.卷六.武帝紀》:「各將五萬騎,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

5. 追隨、跟從。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6. 推算。晉.陸機〈演連珠〉五十首之四十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舊唐書.卷四六.經籍志上》:「十二曰曆數,以紀推步氣朔。」

7. 所處之境況、境地。如:「少時不努力,才落到這一地步。」《宋史.卷四二四.列傳.李伯玉》:「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至此。」《清史稿.卷四二四.列傳.吳振棫》:「否則不自量度而急乘之,更無轉圜地步,禍更烈矣。」

8. 氣運、時運。如:「國步惟艱」。《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詩經.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國步蔑資,天不我將。」

9. 階段。表示程度。如:「走一步,算一步。」《醒世姻緣傳》第三○回:「這是咱遷就一步的話。」《紅樓夢》第六七回:「我任憑怎麼沒見世面,也到不了這步田地,因送的東西少,就生氣傷心。」

10. 碼頭,水邊泊船之處。通「埠」。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江中又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唐.韓愈〈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

11. 當量詞:

⑴ 古代計算長度之單位。歷代規定不一,或為六尺,或為六尺四寸。《周禮.夏官.大司馬》:「百步則一,為三表。又五十步,為一表。」《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

⑵ 計算邁步次數之單位。如:「向前走五步。」《禮記.檀弓下》:「君於大夫,將葬,弔於宮;及出,命引之,三步則止。」《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鮑永》:「又召候岑尊詰責,使前走數十步。」

12.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步騭。

︿
TOP